ID: 23511535

6.1 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82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格式,北师大,数学
  • cover
1 反比例函数 课题 第1节 反比例函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149-150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函数所反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问题。 问题1: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20406080100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问题2: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为1 318 km,列车沿京沪高速铁路从上海驶往北京,列车行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关系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成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示形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反比例函数。(教师板书课题: 第1节 反比例函数)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物引出所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不开生活,渗透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 在上述问题中,变量I与R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I=; 变量t与v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t=。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结合物理学知识以及小学学过的反比例的知识,学生很容易能举出一些实例,教师应引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举实例中变量的关系。 教师追问:上面的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学们能说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吗? 学生回答: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y=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归纳总结】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函数的表达式形式 (1); (2); (3)。 注意:(1)常数k≠0; (2)自变量x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 (3)当写为时注意x的指数为-1; (4)由定义不难看出,k可以从两个变量相对应的任意一对对应值的积来求得,只要k确定了,这个函数就确定了。 做一做: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和y 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预设: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2.某村有耕地346.2 hm2,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hm2/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预设: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hm2/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3.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x-2-1-13y2-1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预设:(1)。 (2) x-3-2-1-123y124-4-2-1- 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类比前面的情境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自主完成前2题,小组交流、展示;对于第3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知道只要一组x,y的值就可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让学生感受函数表达式与函数表格的相互转化。 想一想: 上述问题中,自变量能取哪些值? 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 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概念,结合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