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4735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共6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8358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假如你遇见了这样的情况: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这时,你发现零花钱只够做其中的一件事,你应该怎么选择呢?说说你的选择并谈谈你的理由。 正如这件事一般,世间有很多事,都会面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二者只能择其一,十分难抉择。不过,也许抉择标准有时也是可以判断的...... 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名珂 ,字子舆 ,邹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在政治上,他提倡“ 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 孟子名言积累: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朗读文章,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把握停顿。 2.把标红的字词在原文中勾画出来并熟练掌握翻译,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疏通文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