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7731

单元一 认识地球探宇宙 项目学习 · 成果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仁爱科普版(2024)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054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教学设计,2024,科普,仁爱,上册
  • cover
仁爱科普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项目学习 · 成果展评-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课标 要求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本单元 “认识地球探宇宙” 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结合科学故事、史实资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运用数据、类比等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同时,需运用图片及相关资料,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运用太阳系示意图或制作模型,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之章,以 “认识地球探宇宙” 为主题,从学生身边的地球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广袤的宇宙空间。教材内容编排遵循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第一课时的项目学习中,学生初步接触地球和宇宙的基础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网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等,并着手设计太空旅行手册。而第二课时的成果展评则是对第一课时学习成果的深化与拓展。学生将在课堂上展示他们设计的太空旅行手册,这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环节。 教学方法 展示法:学生通过展示自己设计的太空旅行手册,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成果,锻炼表达能力,也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法:教师在学生展示和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思考问题,纠正偏差,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示自己设计的太空旅行手册内容,包括旅行目的地、路线规划、所需物品、安全措施等,深化对地球和宇宙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倾听他人展示,能够准确获取关键信息,对比自己的设计,发现优点与不足,提升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太空旅行手册的成果展示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导入 回顾上节课布置的设计太空旅行手册的任务,提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引发学生回忆和思考。 展示一张精美的太空图片,再次强调太空旅行的神秘与魅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成果展评的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任务和提问,唤起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记忆,为成果展示做好铺垫。展示太空图片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 课 讲 解 小组展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设计的太空旅行手册。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介绍旅行手册的整体框架、太空旅行的目的地选择原因、详细的路线规划(包括经过的星球、轨道等,运用地球和宇宙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必备物品清单(结合太空环境特点说明携带这些物品的必要性)以及制定的安全措施(考虑宇宙射线、微陨石等太空风险)。 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记录下展示内容中的亮点和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展示过程中的讲解,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地球和宇宙知识。其他小组成员的倾听与记录,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为后续的交流与评价做好准备。 交流评价 每组展示结束后,安排 5 分钟时间供其他小组提问和发表评价意见。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地理知识的应用是否准确合理,如路线规划是否符合天体运行规律,对太空环境特点的考虑是否周全;二是方案的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