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7733

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仁爱科普版(2024)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04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七年级,2024,科普,仁爱,上册
  • cover
仁爱科普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课标 要求 本课时聚焦 “宇宙中的地球”,首先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宇宙的定义、组成物质及天体系统的层级划分,让学生对宇宙有宏观认知。接着深入探讨太阳系,详细阐述太阳系的组成成员,重点突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天体的关系。最后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从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两方面进行剖析,体现地球的特殊性。 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及日常生活中,对地球和宇宙有一定了解,知晓地球是球形、太阳东升西落等常识,但对宇宙的深层次结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精确位置及存在生命的原因等知识认知模糊,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宇宙、天体系统、太阳系等重要概念及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等核心知识,确保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与系统性。例如在介绍天体系统层级结构时,详细阐述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及总星系的包含关系。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动画、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宇宙天体、太阳系结构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行等内容,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如通过播放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行星的运动规律。 素养目标 运用图片及相关资料,精准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构建初步的科学宇宙观,清晰认知宇宙的组成、天体类型及天体系统层级结构。 能够借助太阳系示意图或通过制作模型,准确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明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及运行规律。 运用图片及数字技术等手段,阐述地球作为普通而特殊行星的依据,知晓地球是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强化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宇宙的组成及天体系统的层级结构,这是认识宇宙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构建宏观的宇宙认知框架。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明确此位置对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环境的形成至关重要。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深刻理解这一内容能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特殊性及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的宇宙星空视频,展示璀璨星空、星系旋转、流星划过等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为新课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提问引导:“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如此神奇的宇宙景象,那你们知道宇宙究竟是什么?地球在这浩瀚宇宙中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 ——— 宇宙中的地球。 新 课 讲 解 新课讲授 宇宙的奥秘 展示宇宙中各种天体的高清图片,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等,结合图片讲解天体的定义及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不同天体有直观认识,增强学生对天体概念的理解。 利用动画演示天体系统的层级结构,从地月系开始,逐步扩展到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详细讲解各层级之间的包含关系。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能将抽象的天体系统层级结构直观呈现,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理解宇宙的有序结构。 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月系又只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也只是沧海一粟,银河系又属于更为庞大的总星系。” 太阳系大家庭 展示太阳系示意图,详细介绍太阳系的组成成员,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及星际物质等。重点讲解八大行星的名称、位置及排列顺序。 设计意图:借助示意图,让学生清晰了解太阳系的构成,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运用动画演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情景,强调公转方向及轨道特点。 设计意图:动画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行星公转动态过程,加深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八大行星的特点,找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