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其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十多年前,闻名世界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起一则寻人启事,他们要寻找的是一位百年前的中国人。几乎一夜之间,全世界都开始寻找这个中国人,中央电视台也加入其中。 迟到百年的寻人启事 一个卑微的广东“猪仔” 20世纪初,赴美华工丁龙捐款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汉学系,以传播中华文化。这个汉学系,就是今天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国内外媒体就会掀起一股“丁龙”热。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卑微的“猪仔”:丁龙。 丁龙是怎么出现在美国的呢?为什么被叫做猪仔?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寻找丁龙》专题片显示,经过多方努力,丁龙找到了,他的身份已初步确认为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人马万昌。 华工也被称为“猪仔”,泛指于晚晴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 华工为何漂洋过海去美洲、大洋洲呢? 壹 背井离乡谋出路 一、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大量华工出国的原因及流动方式。 (1)推力———国内因素 年代 土地面积 人口 每人实得土地 嘉庆十七年( 1812) 7913939(顷) 361600000 人 2. 19 道光十三年( 1833) 7420000(顷) 398942036 人 1. 86 咸丰元年( 1859) 7716254(顷) 432164417 人 1. 78 人口迁移并非是完全盲目的无序流动,而是遵循着一定规律,左右人口迁移的动力,是推拉因素作用的结果。 材料1:清代历代土地与人口比列关系变化 ( 单位: 亩 /每人) ①国内“地少人多” 矛盾突出 一、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大量华工出国的原因及流动方式。 材料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殖民主义者利用以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商口岸为基地和据点,公开而疯狂地揪起贩运华工的恶潮,不但大规模地向南洋贩运华工,而且将其范围扩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区。 ———摘编自董丛林《中国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华工史话》 ②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 (1)推力———国内因素 一、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大量华工出国的原因及流动方式。 (1)推力———国内因素 材料3:当时有个名叫奥基利的人写道:“我在一家公司航船上见到即将送到市场上拍卖的900名华工,他们将使该公司获得45万美元,而该公司在他们身上的花费不到5万美元,即使在买卖黑奴全盛时代也没人能赚这么多钱。”……中外恶商的勾结致使苦力贸易真正成规模地在中国兴起,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 ③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北京条约》签订使华工贸易合法化); 一、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大量华工出国的原因及流动方式。 (1)推力———国内因素 材料4 19世纪中后期的一则招工广告: 美国人是非常富裕民族,彼等需要华人前往,极表欢迎。彼有优厚工资,大量上等房舍、食物与衣着。你可随时寄信或汇款给亲友,我等可负责传递驳汇,稳当无误。此是一个文明国家……全体一视同仁……现有许多中国人,已在彼谋生,自非一陌生之地……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