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8178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787189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文化,传承,多种,载体,及其
  • cover
(课件网)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重难点: 重点: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发展。 难点:认识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时空坐标 思 结合教材思考 (1)概括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2)梳理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1)形式: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 (2)表现 ①官学 a.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b.中央官学之外,还有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 国子监与太学 “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汉朝太学授业图 国子监琉璃牌坊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②私学 a.产生: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其他诸子的思想也各有特色。 b.发展: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c.繁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宋朝书院兴起的原因 ①理学兴起并向基层渗透; ②重文轻武,大兴科举的推动; ③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书院本是一种收藏、点校图书的机构,其后演变为教育机构,但藏书和修书的职能依然保留。尤其是书院注重研习学问,又多建于偏远山乡,没有一定量的藏书,教学活动是难以维持的。而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也为宋代书院的兴盛提供了必要前提。所以书院藏书是书院的一大特色。 ———王建军著:《中国教育史新编》 由收藏、点校图书的机构演变为教育机构。 朱熹编纂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世产生长久的影响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 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指出白鹿洞书院教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书院教育的影响 (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2)影响 ①积极: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学术的繁荣,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书院提倡的忠孝伦理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 ②消极:书院倡导的纲常名教伦理观,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纲常名教伦理思想日益僵化,压制思想的发展,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作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游彪著:《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3)作用:无论官学还是私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