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光未然 颂 词语学习 山巅(diān) 劈(pī)开 气魄(pò) 狂澜(lán ) 浊(zhuó)流 宛(wǎn)转 屏障(pín ɡ) 哺(bǔ)育 榜(bǎnɡ)样 浩浩荡(hào dànɡ)荡 九曲(qū)连环 diān pī pò lán zhuó wǎn pínɡ zhànɡ bǔ bǎnɡ hào dànɡ qū 多音字 曲 弯曲(qū) 曲(qǔ)调 强 倔强( ) 坚强 ( ) 强( )迫 qū qǔ jiànɡ qiánɡ qiǎnɡ 词语解释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澎湃:形容相撞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狂澜:形容相撞 喂养,比喻培养. 哺育:形容相撞 形容广阔或壮大. 九曲连环:形容相撞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一泻万丈:形容相撞 作者介绍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写作背景 内容速览 在《黄河颂》中,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 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准背诵的诗句多。 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末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 ①听读:倾听视频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 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教师示范朗读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作用:铺垫、总起、引领下文 “伟大而又坚强”是中心句,关键句,要重读,加强语气,读出昂扬斗志,慷慨激情,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朗读朗诵词部分,谈谈这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该如何朗诵这一部分? 朗诵指导 齐读体会作用,读关键词句时加强语气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第一小节 如“望、奔、掀、结、奔、劈”等动词,要读出黄河气势。如“奔”字读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