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52943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9+27+31张)

日期:2025-10-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593827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29+27+31,课件,山海经,语文,阿长
    (课件网)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对于长妈妈,我们的认识是肤浅的,今天我们要来真正阅读一篇关于长妈妈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在这儿,亲爱的“长妈妈”为何变成了“阿长”的称呼?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 导 入 新 课 鲁迅 阿 长 与《山海经》 1、掌握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学 习 目 标 第一课时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梳理、揣摩重要语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的变化。 学 习 目 标 资 料 链 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现为鲁迅博物馆一部分)。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 资 料 链 接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 资 料 链 接 憎恶( ) 絮说( ) 颈子( ) 规矩( ) 惶急( ) 烦琐( ) 土匪( ) 胸脯( ) 疮疤( ) 惧惮( ) 哀悼( ) 书斋( ) 霹雳( ) 粗拙( ) 画舫( ) zēnɡ wù xù jǔ suǒ huánɡ fěi pú chuānɡ dàn dào zhāi zhuō pī lì jǐnɡ fǎnɡ 字 词 积 累 字音易错 字形易错 絮说: 字 词 积 累 不要理解为脸上有灰尘、脸脏。 絮絮叨叨地说。 深不可测 面如土色: 情有可原: 粗拙: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道理深奥或人的心机等难以捉摸。 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粗糙拙劣,不精美。 幼年的鲁迅为什么对《山海经》如此着迷?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鲁迅曾怒批反对白话文的卫道士:“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课 前 探 究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 清《四库全书》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认为此书是巫术、方士之书。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