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65433

第二章 素养提升 欣赏美丽的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日期:2025-10-2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201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章,格式,星球,商务,学期,地理
  • cover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八年级地理同步教学 商务星球版(2024) 课题 素养提升 欣赏美丽的中国(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时 第2课时 教法 演示 讲授 启发引导 学法 自学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在本节课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分析,欣赏中国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独特,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落实课标的各项要求,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地理现象充满兴趣,且经过之前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读图、析图能力。但对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同时,在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以及从综合角度分析地理问题方面,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已有基础,通过丰富的案例、直观的图像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逐步提升其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素养目标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自然环境现象,提升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实践能力。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河流的影响等,培养学生从综合角度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区域认知: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形成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正确认知。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中国自然环境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欣赏中国自然环境各要素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如不同地形区的壮丽景观、多样气候下的丰富植被等。 难点 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如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的影响机制。 如何从地理学科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自然环境之美,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 教学流程 环节 师生互动 新课导入 (一)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展现中国壮丽自然景观的视频,雄伟的山脉、奔腾的河流、广袤的草原、秀丽的湖泊等,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景观以及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二)地形之美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区域,讲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我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特征,如青藏高原的 “世界屋脊” 之称、内蒙古高原的地势平坦、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等。同时,展示各个地形区的代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