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56873

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四)教学课件:第2课《前赤壁赋》 (共50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9383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50张,前赤壁赋,2课,教学课件,必修
  • cover
课件50张PPT。导入新课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2018/11/17前赤壁赋 苏轼学习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2018/11/17重点?与难点? 1、?理清本文的情感线索。?? 2、?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2018/11/17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亲近名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2018/11/172018/11/172018/11/17乌台诗案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乌台诗案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等到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政局发生变化,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儋州。 公元11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