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56876

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四)教学课件:第7课《伪君子》 (共42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1473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42张,伪君子,7课,教学课件,必修
  • cover
(课件网) 华山派掌门“君子剑”岳不群 ———金庸笔下的“伪君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阅读全剧,自主完成对课文剧情和人物关系的梳理。 (2)通过阅读文本,能够在鉴赏、品味戏剧语言的过程中理解不同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别是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 (3)通过对答尔丢夫这个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憎恨伪善,远离伪善,认识真诚的可贵。 (4)了解什么是喜剧和喜剧中"揶揄"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其他网络资源,阅读全剧,梳理剧情和人物关系。 (2)小组内合作探讨,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及剧本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莫里哀揭露社会中伪善者丑恶嘴脸的勇气,做人真诚不虚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 通过品味戏剧语言,揣摩其深层含义,完成对剧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分析。 难点: (1)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深入探讨语言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答尔丢夫这个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憎恨伪善,远离伪善,认识真诚的可贵。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五、艺术特色 六、拓展与练习 三、情节梗概 四、人物形象 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外祖父常常带他看戏。 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从当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作剧本。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呻吟》,卸装后咯血而死。终年51岁。 一、作者简介 莫里哀的声誉 莫里哀生前写剧讽刺宗教,得罪了教会。死后教会不准他的遗体安葬在教会墓地。经莫里哀的妻子向国王求情,准予安葬在公墓围墙外面的乱坟堆。他的坟墓被教会挖掉。 巴黎人民爱戴莫里哀,民众打着火把为他送葬。 法兰西学院在莫里哀身前不承认他的业绩。在莫里哀获得世界声誉后,在学院大厅塑了莫里哀的半身石像,下面写着: 就他的光荣而言,并没有缺少什么; 就我们的光荣而论,倒是缺少了他。 歌德评价 “莫里哀如此伟大,每次读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奇。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歌德谈话录》 创作情况 创作分期 作 品 第一阶段(1645-1658 ) 奠基时期 《冒失鬼》《情怨》 第二阶段(1659-1663 ) 形成时期 《可笑的女才子》 《太太学堂》 第三阶段(1664-1668) 成熟时期 《伪君子》 《堂璜》 《恨世者》 《吝啬鬼》 第四阶段(1668-1673) 转型时期 《史嘉本的诡计》 《贵人迷》《没病找病》 二、创作背景:禁演与反禁演 《伪君子》最初上演遭到贵族、教会势力的反对。莫里哀经过5年的艰苦斗争,才使得全剧公演。 第一次演出/禁演:1664年5月12日。剧本只有三幕,莫里哀在凡尔赛宫演给路易十四看。受到教会的攻击。路易十四的忏悔教师、巴黎大主教亲自出面向国王提出控告。保守势力的代表王太后也反对《伪君子》的演出。路易十四不得不下令禁止公演。有一次国王问孔德亲王,人们为什么对莫里哀的《伪君子》这样不满?孔德亲王回答:“莫里哀戏里演的就是他们本人,所以他们就不能忍受。” 第二次演出/禁演:1667.8.5 《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莫里哀为了公演时减少阻力,对剧本做了一些修改,将宗教人士答尔丢夫改为半僧半俗的巴纽夫,然而遭到最高法院院长的禁止,他派出警察将观众赶出剧场,然后封闭大门。 莫里哀当即派人去最高法院交涉,并上书国王,请求支持。他说:“如果答尔丢夫之流得逞,那我就无须在想写喜剧了。”国王接到莫里哀的陈情表,见双方态度都很强硬,不敢明确表态 ,把事情拖了下来。 教会并不罢休,贴出告示,凡看《伪君子》或听这出戏朗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