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3.学习文中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破立结合等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习主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的试金石。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2001年退休。2018年12月,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教学过程 社论是报社或杂志社在自己的报纸或杂志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社论代表的是报刊的观点,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代表的是《光明日报》的观点。社论的作者是由报社(杂志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本人名,只能署“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这种文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政治风向标”。 文体知识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这场大讨论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动荡。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政府和军队中的全部领导职务。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时期,中央党校也作出规定,研究党的历史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二是以实践为检验路线是非的标准。 教学过程 三、初步感知 (1)“实践”,即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 (2)“检验”,检查并验证。 (3)“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4)“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5)“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解读题目 教学过程 中心论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标题 提出论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导言部分 明确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第一部分(第1段) 挖掘根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第二部分(第2-7段) 基本的原则。 举例证明———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第三部分(第8-16段) 上升规律———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四部分(第17-20段) 层进式结构 结构梳理 教学过程 四、文本详析 明确: ①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② 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