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台阶》教学设计 李森祥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扫清阅读障碍,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的大意。 2.品读细节描写,欣赏“父亲”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品味小说的深刻意蕴。 3.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旨,理解中国式父亲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旨; 2.理解中国式父亲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陛”的古文字) 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屏幕上这是什么字?———陛”。 《说文解字》中对“陛”的解释是:“陛,升高阶也。”也就是说,特别高的台阶就叫做“陛”。在中国古代,“陛下”是臣子对皇帝的敬称;“陛”即指自低升高的台阶,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不难看出,台阶,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的内容。(5min) 预设: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尝试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给文章划分层次。 开端(1-9段):梦想造台阶。 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想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10-16段):准备造台阶。 父亲开始了漫长的造屋准备工作。 高潮(17-25段):建造新台阶。 父亲建成了一栋有九层水泥台阶的新屋。 结局(26-32段):阶成人已老。 新屋造成了,父亲却显得失落,身体也垮了。 3.思考探究:父亲为什么要拼命努力地去建台阶呢?在文中寻找答案。 地理原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主观原因(父亲的认知):父亲总是觉得我们家“台阶低,台阶高就代表地位高”,对于父亲来说,他低眉顺眼了一辈子,和地位扯不上任何关系,所以他日夜盼望着建一栋高台阶的新屋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三、文本研读 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在内容上:表明父亲不甘于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敬。 在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同时又设置了悬念,为下文写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 2.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做了哪些准备?准备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 准备的过程充满艰辛和汗水,漫长而苦涩。 3.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会让父亲如此“不自在”? ①经年累月的被忽视,使父亲形成了谦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在低台阶上坐习惯了,即使造好了九级台阶,坐在上面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②九级台阶建成后,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台阶再高也不过是面子工程而已,没有实际意义。 ③父亲的人生目标终于实现了,然而却没有确立更高、更有价值的新的人生目标,没有理想的牵引,生活失去了方向。 四、形象小结 1.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预设: 这是一位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父亲; 是一位淳朴善良、内向谦卑、不怕千辛万苦的父亲; 是一位不甘人后、倔强执拗、渴望得到尊重的父亲; 是一位勤劳、坚韧不拔,在奋斗中随岁月老去的父亲……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代表着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创业,支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发展的草根阶层。 2.“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建成高台阶后,父亲又怅然若失。对于父亲而言,台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预设:台阶是父亲的物质期待;台阶是父亲的精神追求;台阶是人格的尊严,对于获得他人尊重的渴望;台阶是毕生追寻的梦想,一生的精神追求…… 台阶,既象征着父亲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也象征着中国农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求发展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