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9842

6.4.3 第4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5474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定理,6.4.3,第二,必修,2019,人教
    第4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1.学校体育馆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如图,测得AC的长度为4 m,A=30°,则其跨度AB的长为(  ) A.12 m B.8 m C.3 m D.4 m 2.若点A在点C的北偏东30°方向上,点B在点C的南偏东60°方向上,且AC=BC,则点A在点B的(  ) A.北偏东15°方向上 B.北偏西15°方向上 C.北偏东10°方向上 D.北偏西10°方向上 3.(2024·南平月考)一艘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看见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方向上,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方向上,则这艘船的速度是(  ) A.5 海里/时 B.5海里/时 C.10海里/时 D.10海里/时 4.某人从出发点A向正东走x m后到达B,然后向左转150°再向前走3 m到达C,测得△ABC的面积为 m2,此人这时离出发点的距离为(  ) A.3 m  B. m C. m  D. m 5.(多选)(2024·济源月考)某货轮在A处看灯塔B在货轮北偏东75°方向上,距离为12 n mile;在A处看灯塔C在货轮的北偏西30°方向上,距离8 n mile.货轮由A处向正北航行到D处时,再看灯塔B在南偏东60°方向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与D处之间的距离是24 n mile B.灯塔C与D处之间的距离是16 n mile C.灯塔C在D处的西偏南60° D.D在灯塔B的北偏西30° 6.(多选)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B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B不共线的一点C,然后给出了四种测量方案(△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则一定能确定A,B间距离的方案为(  ) A.测量A,B,b B.测量a,b,C C.测量A,B,a D.测量A,B,C 7.如图,已知两座灯塔A,B与C的距离都是 km,灯塔A在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    km. 8.(2024·滨州月考)如图,飞机的航线和山顶在同一个铅垂面内,若飞机的海拔为19 km,速度为300 km/h,飞行员先在A处看到山顶的俯角为45°, 经过2 min后,又在B处看到山顶的俯角为75°,则山顶的海拔约为    km.(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1.732) 9.台风中心从A地以每小时20 km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 km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的正东40 km处,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持续时间为    h. 10.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山路AC长为1 260 m,经测量,cos A=,cos C=,求索道AB的长. 11.如图,在山脚A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30°,沿倾斜角为15°的斜坡向上走a m到B,在B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60°,则山高h=(  ) A.a m B. m C.a m D.a m 12.(多选)如图,某人在一条水平公路旁的山顶P处测得小车在A处的俯角为30°,该小车在公路上由东向西匀速行驶7.5分钟后,到达B处,此时测得俯角为45°.已知小车的速度是20 km/h,且cos∠AOB=-,则(  ) A.此山的高PO= km B.小车从A到B的行驶过程中观测P点的最小仰角为30° C.PA=2 km D.小车从A到B的行驶过程中观测P点的最大仰角的正切值为 13.如图,为了测量B,C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的A,D两点,已知∠ADC=90°,A=60°,AB=2,BD=2,CD=4,则BC的长为    . 14.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至景点C处有两条线路.线路1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线路2是先从A沿直线步行到景点B处,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同时出发匀速步行,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倍,甲走线路2,乙走线路1,最后他们同时到达C处.经测量,AB=1 040 m,BC=500 m,则sin A=    . 15.如图,A,B两地之间有建筑物P和一座小山坡Q,经实地观察发现,北面有大山,而南面在四边形ABNM范围内地势平坦,但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