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思想与文化 三阶三学 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寡人之于国也 二 劝 学 三 公 输 *庖丁解牛 思考与实践 口语交际 思想与文化 1.了解本单元课文反映的儒家、道家、墨家的一些重要思想观念,理解先哲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体悟先哲的智慧,领会古代经典的当代价值。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反复诵读课文,积累经典语句。 3.理解本单元课文多样化的叙事说理方法和不同的表达风格,体会文言文语言简洁、用语凝练的特点,提高文言文鉴赏水平。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诸子散文,文体包括语录体、对话体和议论体。课文意蕴丰富,叙事说理方式多样,体现先哲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语录体,在叙述中表现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和性格特点以及孔子对他们的态度。 2.《寡人之于国也》是对话体,表现孟子的“仁政”追求。 3.《劝学》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有完整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体现荀子的学习观。 4.《公输》记述了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的经过,对话富有情节性,反映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实践精神。 5.《庖丁解牛》用虚拟的对话构成寓言故事来展示庄子的养生处世之道。 三阶三学 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1.根据注释和预习导学案,了解孔子和《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3.学习本文清晰的结构层次。 4.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5.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一、知识梳理 (一)作品简介 “论”:编纂;“语”:语言,“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论语》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宋儒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六艺(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礼,政治上主张推行仁政,鼓励人们入仕,即“入朝为官,出来做事”。 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三)基础字音 论(lún)语 曾皙(xī) 冉(rǎn)有 毋(wú)吾以也 哂(shěn) 以俟(sì) 章甫(fǔ) 小相(xiàng) 铿(kēng)尔 撰(zhuàn) 沂(yí) 舞雩(yú) 冠(guàn)者 喟(kuì)然 (四)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鼓瑟希 希:通“稀”,音乐渐渐低缓 ②莫春者 莫:通“暮”;暮春,即农历三月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语气助词 (2)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②形容词作名词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3)古今异义 ①加之以师旅 古义:泛指军队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 古义:才能 今义:写作 (4)特殊句式 ①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浴乎沂,风乎舞雩。 以吾一日长乎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