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5825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306706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课件,教学设计,课堂,沂蒙山小调,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齐风鲁韵》第1课时《沂蒙山小调》 【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齐风鲁韵》第1课时欣赏课。《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地区。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山东临沂出现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揭露其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歌词被改动,形成了现在歌颂沂蒙山风光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为单乐段分节歌形式,采用民族五声徵调式(加变宫)。全曲是典型的四句体结构(起、承、转、合),四个乐句落音为2、1、6、5,逐句下趋,后两句有宫调的交替。节奏舒展自由,多使用前紧后松的节奏型,旋律线条以级进为主,偶有四度跳进,句尾拖腔体现抒情性,并融入了山东方言音调。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喜欢唱歌、律动和简单的乐器。他们已能分辨基本音高和节奏,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趣味活动维持兴趣。此时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音乐审美,对欢快、形象的歌曲更感兴趣,比如童谣或动画配乐。他们能参与集体合唱,不过音准和节奏稳定性需加强,部分学生还存在跑调情况。在技能上,多数能掌握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对音乐游戏和肢体律动参与度高。教学需多采用情境创设、故事导入等方式,兼顾趣味性与基础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沂蒙山小调》,感受其舒展豪放、优美抒情的旋律,体会山东民歌的独特韵味,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教授学生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让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歌词创编、节奏改编或为歌曲设计舞蹈动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使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认识山东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欣赏《沂蒙山小调》,理解其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分析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 2.学习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演唱技巧,能够背唱歌曲 3.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沂蒙山小调》旋律特有的起伏和转折,掌握其节奏变化和独特的节奏模式。 2.掌握歌曲演唱中的发音和呼吸控制技巧。 3.体会《沂蒙山小调》与当地人民生活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你知道“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视频走进“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沂蒙山不仅流传着红色文化,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你们想不想学习?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走进沂蒙,感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书写板书《沂蒙山小调》。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沂蒙山小调》,阮若珊词,李林曲。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