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出师表》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古文,作为经典文言文,选入初中教材的意义不仅是文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识,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受《出师表》和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常识,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受《出师表》和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说说在自己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生1:足智多谋 生2: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生3:他是神一般的存在(学生听到这句发言时,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赞同和钦佩的眼神,在学生心中,诸葛亮宛若他们的偶像)...... 师(笑):不仅同学们对诸葛亮崇拜不已,古人也把他视作德才兼备的典范,不仅同一时代的古人对他的才能羡慕不已:(屏幕显示) 孙权:诸葛亮具异人之略,若效于江东,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刘晔: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师:后代文人也竞相用诗歌来赞美他:(屏幕显示)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师:世上德才兼备者众多,为何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如此崇敬诸葛亮,就让我们走进《出师表》来了解诸葛亮。 (师板书课题。)(九年级的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往往开始尝试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启发他们对于习以为常的现象多问几个问题,可以让他们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 二、自能发现,确立目标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同学们在预习环节里对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有所把握,下面就请相濡组的代表为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所总结的各组预习成果。 生4(相濡组代表):通过对各组同学预习情况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同有一些虚词和把握,还有词类活用的把握还不够熟,比如说判断词性和虚词,而这方面还要加强,然后致和组做的比较好,然后希望大家下一次检测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待会会下发答案。 (同学们都非常专注的听取评价意见,也很关注自己小组的综合表现情况。每次课前由各小组轮流进行预习情况的检测,从出题到反馈由小组自主完成,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 师:非常感谢相濡组的点评!同学们可以借助他们组整理的知识,对基础知识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有更为完整和详细的一个把握。那么今天我们将在大家的预习基础之上,解决同学们产生疑惑的内容。首先请熟虑组同学展示你们从同学们的预习作业中搜集到的疑难点。 生5(熟虑组代表):我们通过了解大家的预习学案,整理出了以下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显示) 1.写第八段的意义何在? 2.诸葛亮多次在文中表达忠心的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中“不知所言”与前文看似矛盾,如何理解? 师:非常感谢熟虑组的归纳,从他们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的问题都集中在全文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主问题为:最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