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化学 知 识 手 册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研究的内容 天然材料:石油、木材、棉花、沙石 1.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服装、塑料、轮胎、药物、化肥、农药、现代交通工具、油漆、纸、笔、眼睛、 黑板、板擦、粉笔、空调、楼房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都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 衣食住用行都离不开化学,无处不在的化学制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从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革命时代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化学科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化学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功能材料制造、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命过程研究、太空探索等。 3.我国化学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5年,我国化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屠呦呦率领团队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外在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变化 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并发光、吸热、放热等(一定伴随能量改变)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化,一般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分子(或其他新的微粒) 联 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时一定伴随蜡烛的熔化。 实 例 形状改变:破碎、弯曲、拉成丝、压成片、 气球、轮胎、高压锅爆炸 状态改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铸造等 其他: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活性炭吸附色素、金属导电 燃烧变化:物质燃烧、汽油火药等爆炸 变质变化: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 锈蚀变化:金属生锈 其他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等 【化学小实验】 实验1 点燃镁条(用砂纸打磨除去镁条表面的杂质)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实验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用滴管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3 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2ml稀盐酸。 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4 向试管中加入1~2ml硫酸铜溶液,再用滴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 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 别 某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注 意 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 实 例 颜色、气味、状态;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 硬度、密度、沸点、熔点;等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稳定性、活泼性; 酸性、碱性、毒性等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储存能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化学变化 燃放烟花(化学能转化成光能) 释放能量 使用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燃气灶燃烧(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H2O)聚集而成的,而每个水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构成的。 化学上用符号H表示氢原子、氢元素;O氧原子、氧元素;C碳原子、碳元素。 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不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就不一样。即便是由相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