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2990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44张PPT)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10-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23755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4张,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PPT,1课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中华文明多元起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3、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多元起源 中原核心 多元一体 (一)远古时期———起源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川广汉·三星堆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华夏民族 (一)远古时期———起源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早期国家时期(夏商周):藏礼于器 (二)先秦时期———奠基 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发展成熟。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 ◎四羊方尊 ◎后母戊鼎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春秋战国:(1)华夏认同 (二)先秦时期———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春秋战国:(2)百家争鸣 (二)先秦时期———奠基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概况:①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春秋战国:(2)百家争鸣 (二)先秦时期———奠基 百家争鸣的背景: ①经济: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与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重视网罗人才; ③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①政治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改良政治; ②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整理六经。 孟子 ①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②人性论:人性本善; ③义利观:重义轻利。 荀子 ①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人性论:人性本恶; ③政治思想: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先秦时期———奠基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道教 老子 ①哲学思想:道是世界本源、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 ①哲学思想:齐物; ②人生态度:逍遥; ③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天道无为。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先秦时期———奠基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法家 韩非子 ①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变法革新。 墨家 墨子 ①兼爱;②非攻;③尚力;④节用、节葬;⑤尚贤。 阴阳家 邹衍 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盛”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先秦时期———奠基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③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先秦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