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 基础巩固 1.为了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我国科学家用纳米镍粒子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为( ) A. B.CO C. D. 2.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B.二氧化碳的状态 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反应所需条件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变化事实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拉瓦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D.用一氧化碳炼铜: 4.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X的化学式为( ) A. B.NO C. D. 5.无法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A.反应过程中有气体生成 B.反应的条件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比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根基训练 6.下列反应符号表达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也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将22.2 g镁条在盛有足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经检测有10 g氧化镁生成,则容器中氮气的质量减小( ) A.5 g B.4.36 g C.6.3 g D.5.6 g 9.焦作有全球最大硫酸法钛白粉(主要成分化学式为)生产企业,其工艺流程中的一个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10.在反应2A+3BC+2D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一定质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7:1 C.7:16 D.7:3 思维拓展 11.在书写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配平之前,首先要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进行观察。如图所示,方框内应填写的数字为( ) A.3 B.4 C.7 D.9 12.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 A.20:7 B.7:11 C.5:4 D.16:11 1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时生成碳酸钠和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另一种氧化物能灭火,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铜的混合粉末在空气里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发现加热前后固体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4.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能有机物+氧气。小林通过以下装置探究光合作用(实验过程略)。 (1)小林实验后发现,乙中的植物叶片能检测出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而甲中的不能。原因是_____。 (2)小林了解到目前有一种新型“人工树叶”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和氧气。该反应在发展清洁能源及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方程式为: 。若生产2.3t乙醇,理论上能够吸收的质量是多少? 15.侯德榜是我国纯碱工业的创始人,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在人类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为:,化学小组同学模拟“侯氏制碱法”完成以下实验:20℃时,向90g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先通入足量3.4g,再通入一定量至反应物都恰好完全反应(不考虑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质量)。回答下列问题: (1)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和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9.2g,求剩余溶液的质量(要求有必要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步骤)。 16.工业合成氨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氮肥产量,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工厂用足量的与的经充分反应,实际收集到的质量为,则的转化率为_____。(氢气转化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C、O、H的个数分别是1、2、8,反应后除2X外C、O、H的个数分别是1、0、4,则2X含有2个O、4个H,X含有1个O、2个H,X的化学式为。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化学方程式未提及二氧化碳的用途,仅标明其为气体,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否可以灭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