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4008

高教版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上册第3单元第1课伐檀无衣课件(共46张PPT)+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7570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教,课件,作业,课时,PPT,46张
    (课件网) 基础模块上 第三单元 第一课 伐檀 *无衣 知人论世 细斟北斗 常识链接 跬步千里 知识存盘 聚沙成塔 结构探究 分毫析厘 沙场练兵 学以致用 A B A D B C B A 诗歌总集 春秋中叶 风 雅 颂 现实 四 重章叠句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魏风 C C D A 2门世2有 3厚第三单元 第一课 伐檀 *无衣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 D ) A.瞻仰(zhān) 伐檀(tán) 狩猎(shǒu) 逡巡不前(qūn) B.涟猗(yī) 稼穑(qiánɡ) 狼獾(huán) 揭竿而起(ɡān) C.县貆(huán) 伐辐(fú) 犄角(jī) 啬己奉公(qiánɡ) D.潺潺(chán) 素飱(sūn) 沦猗(lún) 江山社稷(jì) 解析:A项,狩猎(shòu);B项,稼穑(sè);C项,啬己奉公(s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C ) A.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漘兮。 B.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 C.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D.河水清且涟漪。 解析:A项,“置”应改为“寘”。B项,“悬”应改为“县”。D项,“漪”应改为“猗”。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是( D ) A.寘之河之干兮 干:岸 B.不稼不穑 穑:收割 C.不狩不猎 狩:打猎 D.不素餐兮 素餐:朴素的饭 解析:D 项,素餐:白吃,指不劳而获。 4.下列各项中对“胡”一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D.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 解析:胡:什么。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 译文: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B.河水清且直猗。 译文: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C.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困兮? 译文:即不耕种也不收割,为什么要收取三百仓的的谷物呢? D.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译文:那些才德出众的人,不白吃饭啊! 解析:D 项,“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以敬称作反语,语含讽意。而不是指才德出众的人。 6.《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C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自牧归荑,洵且美异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解析:ABD三项都是“兴”,C项是“赋”。 7.下面对《伐檀》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都有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清醒的认识和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解析:C项“标志着奴隶们清醒的认识和觉醒”理解不恰当,当时奴隶们还没有达到“觉醒”的思想高度。 8.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C ) A.整首诗语言简练,节奏铿锵,读来给人激昂慷慨的振奋之感。 B.诗中“同”“偕”二字反复出现,表现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和共赴疆场的团结。 C.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仓促的战争。 D.从“同仇”到“偕行”,诗从战前统一思想写到战斗逐步展开,运用了赋的写法。 解析:C项 “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仓促的战争”错误,诗歌的目的是展现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将士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便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并非真的是“临战才修理戈予、甲兵”,也并非面临仓促的战争,而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