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4427

二《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16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答案
  • cover
《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群英会蒋干中计》节选自我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_____(朝代)小说家,名字是_____。 (2)故事发生在_____(战役名称)期间,东吴大都督_____巧设_____,让曹操谋士_____中计,导致曹操错杀水军将领_____、_____,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2. 字词梳理 (1)拼音填写 ① 迤逦( ) ② 觥筹交错( ) ③ 倥偬( ) ④ 破绽( ) ⑤ 佯醉( ) ⑥ 谙习( ) (2)单字词释义 ① 觥筹交错:_____ ② 倥偬:_____ ③ 破绽:_____ ④ 佯醉:_____ ⑤ 谙习:_____ ⑥ 交契: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 (1)全文以“_____”为主线,分为五个部分: ① 开端(1-3段):周瑜,决心除掉蔡瑁、张允。 ② 发展(4-6段):周瑜设下_____,群英会上迷敌人。 ③ 高潮(7-8段):周瑜_____,蒋干上钩盗密信。 ④ 结局(9段):曹操_____,斩杀蔡、张二将。 ⑤ 尾声(10段):周瑜_____,反间计成功。 (2)文中“_____”这一情节是周瑜反间计的核心,通过伪造书信和,使蒋干深信不疑。 2. 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_____(人物)巧施反间计,(人物)盲目中计,(人物)多疑误杀将领的故事,展现了_____的重要性,刻画了周瑜的_____、蒋干的_____和曹操的_____。 3. 重难点突破 (1)周瑜的“六笑”分析: ① “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此笑为_____而高兴,体现周瑜_____。 ② “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此笑为_____而笑,讽刺蒋干_____。 ③ “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 ———此笑为_____,稳住蒋干,为后续施计铺垫。 (2)曹操中计的原因: ① 对_____的过度信任,未加甄别; ② 对蔡瑁、张允等降将的_____; ③ 自身性格_____,急于求胜。 三、课内阅读 选段一: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 1. 周瑜“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中的“笑”体现了( ) A. 对蒋干来访的欢迎 B. 对反间计成功的自信 C. 对蒋干不自量力的嘲笑 D. 对曹军的轻蔑 2. 蒋干“昂然而来”的表现反映了他_____的性格,而“愕然”“请告———则表现出他_____。 3. 周瑜“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的目的是什么? 选段二: 叙礼毕,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1. 周瑜在群英会上的行为有何用意?(至少两点) ① _____ ② _____ 2. “太史慈按剑坐于席上”这一细节描写,作用是_____。 3.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的原因是什么? 选段三: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