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4436

三《项链》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59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答案
  • cover
《项链》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项链》作者_____,原名_____,是_____(国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羊脂球》等。 (2)小说创作于_____年,以19世纪法国_____社会为背景,通过小职员妻子玛蒂尔德因虚荣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悲剧,揭露了_____对人性的扭曲和_____的社会风气。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寒伧( ) ② 请柬( ) ③ 租赁( ) ④ 惊骇( ) ⑤ 镯子( ) ⑥ 誊写( ) (2)单字词释义 ① 寒伧:_____ ② 自惭形秽:_____ ③ 租赁:_____ ④ 惊骇:_____ ⑤ 镯子:_____ ⑥ 誊写: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的结构 (1)全文以“_____”为核心线索,分为四个部分: ① 借项链(1-20段):玛蒂尔德因_____向好友福雷斯杰太太借钻石项链,体现其_____的性格。 ② 丢项链(21-30段):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回家后发现项链丢失,陷入恐慌。 ③ 赔项链(31-45段):玛蒂尔德夫妇为赔偿项链_____,历经十年艰辛。 ④ 识项链(46-48段):玛蒂尔德偶然得知项链是_____,揭示_____的悲剧结局。 (2)小说采用_____手法,通过“项链是赝品”的意外结局,既_____又_____,强化了对虚荣的讽刺。 2. 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玛蒂尔德的悲剧,批判了_____的虚荣心,揭示了_____对小人物命运的压迫,同时也肯定了主人公_____的品质。 3. 重难点突破 (1)玛蒂尔德的性格变化分析 ① 前期:_____、_____,追求奢华生活,如“梦想着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 ② 后期:_____、_____,面对困境勇于担当,如“辞退女仆,刷洗杯盘碗碟”。 (2)伏笔与暗示的作用 ① 借项链时,福雷斯杰太太“_____”的态度暗示项链并非贵重物品。 ② 还项链时,福雷斯杰太太“_____”的细节为后文真相埋下伏笔。 三、课内阅读 选段一: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1. 选段中“_____”一句直接点明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其“不幸”源于_____与_____的矛盾。 2. 文中反复强调“美丽”的作用是_____,暗示_____。 选段二: 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1. 选段运用_____修辞手法,连续四个“陶醉”刻画了玛蒂尔德_____的心理。 2. 这种“陶醉”与后文_____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_____。 选段三: “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 玛蒂尔德“得意的神情”源于_____,而佛来思节夫人的话揭示了_____。 2. 这一结局的作用是_____,同时引发读者对_____的思考。 学业测试(融合近年真题题型) 1. 选择题 下列对《项链》艺术特色分析有误的是( ) A. 以“项链”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 B. 心理描写细腻,如玛蒂尔德借项链时的犹豫 C. 语言简洁直白,缺乏讽刺意味 D. 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 简答题 请结合文本,分析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双重性。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 (1)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 法国 短篇小说之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