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4444

三《景泰蓝的制作》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54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答案
  • cover
《景泰蓝的制作》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填空 (1)本文作者叶圣陶是_____(国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童话集《 》、长篇小说《 》等。 (2)景泰蓝因盛行于_____(朝代)景泰年间,且当时以_____釉色为最出色,故得名“景泰蓝”。其制作工艺融合了青铜、瓷器、绘画等多种技艺,被誉为“_____”。 2. 字词梳理 (1)拼音 ① 作坊( ) ② 掐丝( ) ③ 硼砂( ) ④ 白芨( ) ⑤ 硒( ) ⑥ 臼(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掐丝:_____ ② 点蓝:_____ ③ 硼砂:_____ ④ 疏疏朗朗:_____ ⑤ 界成:_____ ⑥ 匀净:_____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梳理 (1)全文按照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六道工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详写_____和_____两道工序,因为这两道工序最能体现景泰蓝制作的_____和_____特点。 2. 主旨与重难点突破 (1)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详细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展现手工艺人的_____和_____,赞颂中华民族的_____。 (2)“景泰蓝的制作”标题中的“制作”二字,既指具体的_____,也暗含对手工艺人_____的敬意。 (3)文中多次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作用是:_____ 3. 选择题 (1)下列对“掐丝工人简直是在刺绣”理解正确的是( ) A. 强调掐丝工艺的精细与艺术性 B. 说明掐丝与刺绣的工具相同 C. 暗示掐丝工人需具备绘画能力 D. 突出景泰蓝与刺绣的相似性 (2)文章详写“掐丝”和“点蓝”的主要原因是( ) A. 这两道工序耗时最长 B. 这两道工序最具观赏性 C. 这两道工序决定产品质量 D. 这两道工序使用材料特殊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1)文段中“恰如其分”体现了掐丝工人_____的技艺。 (2)“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运用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 (3)作者将掐丝比作刺绣,目的是突出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点蓝工人用挖耳似的家伙舀着色料,填到铜丝界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里。大概是熟极了的缘故,不用看什么图样,自然知道哪个格子里该填哪种色料。湿的色料填在格子里,比铜丝高一些。整个表面填满了,等它干燥以后,就拿去烧。一烧就低了下去,于是再填,原来红色的地方还是填红色料,原来绿色的地方还是填绿色料。要填到第三回,烧过以后,色料才跟铜丝差不多高低。 (1)“挖耳似的家伙”运用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 (2)“填到第三回”体现了点蓝工序的_____和_____。 (3)文段中“熟极了”一词反映了点蓝工人的_____。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文段运用_____说明方法,将掐丝与刺绣、刻丝等对比,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