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4795

1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49872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党政党建风工作汇报演示模板 消 息 二 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毛泽东 目 标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本常识 01 理清本则消息的结构层次 02 感受人民所向披靡的气势,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03 了解新闻写法 04 壹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贰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写作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下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文体知识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工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广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狭义的新闻 文体知识 新闻的结构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 标题 主标题 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 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 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文体知识 新闻的结构 导语 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 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 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前期工作概述 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新闻的特点 及时性 简明性 真实性 文体知识 电头:也称“消息头”,是消息体裁的外在标志,是用来标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以及时间的,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的。用电文发往外地的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电头的作用:标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显示消息的“身份”;以此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注有发稿时间、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时效及来源,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叁 研读感知 研读感知 第二层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 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