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6679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丝绸之路驼铃声》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072519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课件,教学设计,课堂,丝绸之路驼铃声,单元
    第五单元 西北高原唱花儿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丝路驼铃》的宏大、深沉和《驼铃响叮当》的轻松、活泼,体会 两种不同风格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哼唱《驼铃响叮当》的旋律,把握音准和节奏,用歌声表现出曲子的欢快情绪。 (三)创意实践 让学生尝试为音乐添加新的节奏型或乐器伴奏,如加入一些现代电子音效,丰富音乐的表现 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分析《丝路驼铃》和《驼铃响叮当》的音乐元素,理解它们如何体现丝绸之路的地域文化特 色,体会音乐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新知导入 你们听说过“ ”吗?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的历史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 “丝绸之路”呢? 丝绸之路为各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搭建了桥梁,音乐文化 也是这样慢慢得到了传递和发展。 今天我们就走进 新知讲解 《丝路驼铃》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商队在沙漠中艰 难前行、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场景。其音乐风格融合了中西方多种音乐元素,可 能运用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乐器,如琵琶、胡琴等,营造出一种神秘、悠远且充满 异域风情的氛围。 下面我们分段聆听 以低沉、缓慢的节奏开始,可能运用了打击乐器模 拟沙漠中的风声,营造出一种神秘、寂静的氛围,为后续音乐的 展开做铺垫。 下面我们聆听A段 A段采用多段体结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较为复杂。不同段 落可能分别描绘了商队出发、在沙漠中行进、遭遇困难等不同场 景。旋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音程和节奏型,增强 音乐的独特性。 聆听B段 1.听听B段和A段有什么不同? 2.出现了什么乐器? 3.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1.听听这个乐段和A段有什么不同? 2.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第三部分重复A段的部分旋律,但在力度和节奏上可能会 有所变化,进一步强调主题,同时也给人一种回归和稳定的 感觉。 下面整体聆听 听听这段音乐 有什么特点? 《驼铃响叮当》则更侧重于表现驼队在旅途中的轻松愉悦时刻。驼铃的声音 是丝绸之路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它伴随着商队的脚步,成为了丝绸之路文化的象 征。这首曲子可能节奏较为明快,旋律活泼,通过音乐传达出驼队在旅途中的乐 观精神和对未来的期待。 1.听听A段有什么特点? 2.出现了什么乐器? 1.听听B段和A段有什么不同? 2.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更加活泼、跳跃,可能会增加一些装饰音,表 现出驼队成员的欢快心情。 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三部分 1.听听这个乐段和A段有什么不同? 2.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再现A段:重复A段的旋律,再次强调主题,使整首曲子更加 完整。尾声:音乐逐渐减弱,节奏变慢,以一种舒缓的方式结束整 首曲子,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合作演唱下面的片段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利用乐器和肢体 动作为乐曲伴奏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课堂达标 1.歌曲《丝路驼铃》的速度是 。 2.歌曲《驼铃响叮当》是 段体结构。 答案:1.缓慢地 2.三 课堂总结 《丝路驼铃》 1=F 4/4 缓慢地 《驼铃响叮当》 1=G 4/4 慢板 谢谢您的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西北高原唱花儿》第4课时《丝绸之路驼铃声》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驼铃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西北高原唱花儿》第4课时欣赏课。《丝路驼铃》与《驼铃响叮当》都与丝绸之路这一伟大的历史文化符号紧密相关。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促进了沿线国家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