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西北高原唱花儿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歌曲,感受其高亢悠扬的西北民歌风格,体会欢快活泼与优美抒情两种不同主题的情绪变化,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艺术表现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创作,如改变节奏、旋律或加入新的歌词;运用不同的乐器或表演形式来演绎歌曲,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创作,如改变节奏、旋律或加入新的歌词;运用不同的乐器或表演形式来演绎歌曲,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花儿”这一民歌体裁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起源、流传地区和文化内涵;理解歌曲以“花”喻少女、“少年”表达倾慕,展现纯真爱情及对自然与生活热爱的歌词含义,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民歌有哪些体裁? 中国的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小调、号子,在青海还有一种民歌体裁叫作“花儿”,你们听说过吗? “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一种民歌体裁,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以爱情为核心,歌词直白热烈,常以自然景物(如花草、山水、日月)为比喻,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旋律高亢、奔放,音域宽广,节奏自由舒展,带有浓郁的山野气息,适合在广阔的高原、山地演唱。歌词结构多为四句一段,讲究押韵,语言生动活泼,常使用方言土语,具有口语化特点。 今天我们就走进歌曲《花儿与少年》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 1.听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2.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通过聆听,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歌曲表现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谈情的情景,语言生动,旋律优美欢快。 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1.再次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2.或者说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 《花儿与少年》是一首合唱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A段由三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一个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陈词、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二个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陈词、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三个乐句简谱 注意一字多音、陈词、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二声部 整体演唱A乐段 聆听B乐段 1.听听这段旋律和A乐段有什么区别? 2.情绪有什么变化? B段旋律则有所起伏,节奏可能稍作变化,在情感上更加激昂,B段由四个乐句的二声部组成。 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一个乐句简谱 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二个乐句简谱 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三乐句简谱 下面跟琴演唱一声部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空拍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跟琴演唱第二声部简谱 整体演唱B乐段 师生合作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花儿与少年》是一首 (地区)民歌。 2.歌曲《花儿与少年》是一首 (演唱形式)歌曲。 答案:1.青海 2.合唱 课堂总结 《花儿与少年》 1=F 2/4 有节制的快板 明快 活泼地 青海民歌 谢谢您的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西北高原唱花儿》第1课时《花儿与少年》 【教材分析】 《花儿与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西北高原唱花儿》第1课时唱歌课。《花儿与少年》是一首广泛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歌,源于青海“花儿会”民俗活动,属于青年男女对唱的情歌。它由作曲家吕冰于1956年根据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