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8264

高教版高考语文复习基础模块下册第2单元声声慢课件(共42张PPT)+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10-06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6864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教,课件,作业,课时,PPT,42张
    (课件网) 基础模块下 第二单元 *声声慢 知人论世 细斟北斗 知识存盘 聚沙成塔 结构探究 分毫析厘 沙场练兵 学以致用 C D A B D D B D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C B 2门世2有 3厚*声声慢 一、选择题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B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解析:由“雁过、满地黄花堆积”可知,是深秋。故选B。 2.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B ) 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 解析:A项,《乐章集》作者是柳永;B项,《漱玉词》作者是李清照;C项,《花间集》作者是温庭筠;D项,《稼轩长短句》作者是辛弃疾。 3.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是( D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朗读断句能力。诗词朗读断句就是给诗词语句标出停顿,也就是把诗词句子断开。诗词朗读断句和文言文断句相同,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②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③“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断句错误,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意思是“光景,状况”,不能断开。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D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     堪: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依次产生的情况 解析: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思是“这光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所以“次第”的意思是“光景,状况”。 5.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是( D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D项豪放风格,其他三项是婉约风格。 6.对本词分析不当的是( D ) A.开头十四个叠字,表现作者凄苦无奈的精神状态 B.作者写天空飞过的大雁是“旧时相识”,流露了对故乡的怀恋之情。 C.从“梧桐更兼……滴滴”,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精神无所寄托的情形。 D.“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说既然“愁”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干脆抛弃愁绪。 解析:“还不如干脆抛弃愁绪”理解错误。 二、填空题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句是: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是: 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三、语言表达 仿照画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