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情 感 表 达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新课导入 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革命者的崇高革命精神的? 《红军过草地》张文源 油画 1977年 新课导入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展现革命情怀,凝聚精神伟力。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用具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歌颂革命精神。 新课讲授 欣赏美术作品,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革命情感。 欣赏与分析 作品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能说出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吗? 新课讲授———作品赏析 作品一:雕塑《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 作者:吴为山 创作年代:2015年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恩格斯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支持,并与马克思一起合作拟定了于1848 年2 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雕塑家吴为山的这件作品以概括凝练、虚实有致的写意雕塑语言表现了这两位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形象:马克思目光深邃,显示出穿越历史的睿智;恩格斯神情刚毅,巍然伫立在马克思身旁。 马克思的坐姿和恩格斯的站姿构成稳定的三角形,象征着他们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友谊。 三角形构图:也称金字塔式构图。三角形构图像一座山,很自然地给人一种持久、稳定、向上的感觉,就像古埃及金字塔一样挺立在画面之中,给人以永远不会倾倒之感。 新课讲授 作品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采用高视点、多人物的构图形式,通过“母送子”“妻送夫”“儿送父”三组人物造型,凸显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送别(油画) 1959年 靳尚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对于美术作品的表现力来说,构图要素是重中之重,这也就是所谓画家采用的感染力表现手法之一。 此幅画构图采用高视点构图。 高视点:简单说就是人的眼睛看物体的那个位置。 一般可分平视点,高视点,低视点。高视点也可以叫俯视,低视点也可以叫仰视。 高视点构图最大特点就是视野开阔,呈现出来的画面特别大气。看起来荡气回肠。 高视点能够带领我们超越人体视角的局限,以极其壮观广阔的角度观看浩大的场景。所以能够极大引起观者的情绪反应视点构图对于我们平时拍照来说也非常重要,掌握了这一技巧,就可以轻松拍出专业的摄影效果。 新课讲授 在战斗中成长(油画)1964年 秦大虎张定钊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以写实手法描绘一老一少两位游击队员携带战利品踏上归途的情景,通过人物的表情传递出胜利的喜悦和战斗的信心。 美术作品中除了构图的运用还有色彩也很重要。这幅作品中作者借助光线的巧妙运用,让色彩冷暖拉开了对比,阳光照耀下暖色人物在在清早晨暮中凸显出来,并洋溢着胜利的欢乐和喜悦之情。 新课讲授 人桥(版画)1948年 古元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表现了解放军渡河作战的场景———炮火硝烟中,战士们在冰冷的水中用身体架起人桥,保障了队伍的顺利前进。作品以黑色为主,套红、绿两色,层次分明,疏密得当,造型概括,富有动感。 新课讲授 美术作品赏析方法: 1.描述 时间、地点、人物、题材 2.分析 造型语言: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构图…… 形式规律:对称、均衡、对比、统一 新课讲授 3.解释 主题、思想、情感 4.评价 价值、意义、文化、理解…… 尝试探究 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