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4938

【新教材新课标】4.10.2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分层作业)-新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5-10-2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2715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分层,下册,七年级,生物,新苏教,作业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10.2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分层作业) (基础+提升+长句表达,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若要设计对照实验来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应选择如图中的装置是(  ) A.乙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答案】C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 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甲和丙两图中的塑料袋将花盆包裹在其中,无法判断水是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是来自土壤水 分的蒸发,乙和丁两图中的塑料袋只包裹住了植物体,并且两者只有叶一个条件不同,变量是叶,所以 最好选择丁作为实验组,乙作为对照组,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某同学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测得甲、乙、丙植株在相同时间内的散失水量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必须在黑暗处进行 B.甲植株的无机盐运输速度最快 C.丙植株的水分运输速度最慢 D.该实验能够说明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A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 【详解】A.光照能提高叶片的温度,使气孔开放,加快蒸腾速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因此,该实验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A错误。 B.由图2可知,甲植株的散失水量最多,蒸腾作用更强,则无机盐运输速度最快,B正确。 C.由图2可知,丙植株的散失水量最少,蒸腾作用最弱,则水分运输速度最慢,C正确。 D.由图1可知,甲的叶片最多,乙叶片较少,丙没有叶片,则根据图2实验结果,说明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A。 3.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进行了“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将测得的几组数据绘成了下图所示的空气湿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空气湿度可用同一个干湿表测量 B.测量时,重复测几次,取平均值,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C.测量每处的空气湿度时,都应该将干湿计放置于地面上 D.图示曲线说明同一时间的空气湿度:灌丛>草地>裸地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在同一地点进行不同时间的测量时,由于测量的是相对湿度变化,使用同一个干湿表可以确保测量条件的一致性,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湿度的变化,A正确。 B.在进行任何实验测量时,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都是提高数据可靠性的常用方法。这样可以减少误差,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B正确。 C.在测量每处的空气湿度时,如果将干湿计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可能会受到地面温度、水分蒸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通常,应将干湿计悬挂在与植物叶片相同高度的地方进行测量,以获取更准确的空气湿度数据,C错误。 D.根据图示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在同一时间,灌丛的空气湿度最高,草地次之,裸地最低。这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越大,D正确。 故选C。 4.印江县城为绿化美化环境,在印江河岸两侧移栽了一些绿化树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光合作用 B.移栽时根部带一个土坨有利于保护根毛 C.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移栽后给树木“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