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9089

第25课《活板》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661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5课,活板,知识点,梳理,拓展,练习
    七年级下册 第25课《活板》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与出处 本文作者是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撰写《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誉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其中对毕昇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文献。 背景意义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比欧洲早约 400 年。《活板》通过具体操作的描述,展现了活字印刷术的灵活性和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文言字词梳理 1、通假字 板印书籍:“板” 通 “版”,名词,指雕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 通 “以”,表示时间的界限。 2、古今异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布衣 平民(这里指毕昇) 布做的衣服 文理 花纹和纹理 文章内容和语句通顺 走 跑(如 “持就火炀之” 中活字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行走 3、重点实词 板印:用雕版印刷。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盛:大规模,广泛。(“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布衣:平民。(“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胶泥:用黏土。(“其法:用胶泥刻字”) 火炀:用火烤。炀,烤。(“持就火炀之”) 药:指松脂、蜡等制成的黏合剂。(“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就:靠近,接近。(“持就火炀之”) 范:模子。(“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密布:紧密地排列。(“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更互:交替,轮流。(“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旋:随即,立刻。(同上) 文理:花纹和纹理。(“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4、虚词 为: 动词,发明、创造。(“又为活板”) 动词,是。(“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介词,被。(“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以: 介词,用。(“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把。(“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连词,来。(“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其: 代词,指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 代词,指铁板。(“其面平如砥”) (三)内容理解 活板印刷的步骤(按原文顺序) 制字:用胶泥刻字,字模薄如钱唇,火烧令坚。 设版:在铁板上涂黏合剂(松脂、蜡等),放置铁范,密布字印。 炀版:用火烤铁板,使黏合剂熔化,用平板压平字印。 印刷:一板印刷,一板布字,交替使用,提高效率。 拆版:印完后,火烤铁板,取下字印,以备再用。 活板的优越性 灵活性:字印可重复使用,“一字一印”,“奇字旋刻”。 高效性:“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同时准备多板,加快印刷速度。 经济性:“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适合大规模印刷。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制作、使用方法及优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 (四)写作特色 说明顺序清晰 按 “总 — 分” 结构,先介绍雕版印刷的背景,再引出活板,然后分步骤说明活板的制作、使用过程,最后交代活板的下落,逻辑严谨。 说明方法多样 作比较:将活板与雕版对比(“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突出活板的高效。 列数字:“薄如钱唇”“瞬息可成” 等,具体说明活板的特点。 举例子:“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说明字印的储备情况。 语言简洁准确 用词精炼,如 “刻字”“火烧”“按平” 等动词,准确描述操作过程,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 (五)拓展思考 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可重复使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结合现代科技,说说活字印刷术对后世的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