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094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香子(树绕村庄)》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50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2025-2026,答案,学案,上册,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香子(树绕村庄)》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其词风清丽婉约,多写男女情爱、身世之感,而《行香子》则展现了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另一面,语言浅近自然,意境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来看,应是秦观闲居乡村时所作。当时作者可能厌倦了官场的纷扰,转而寄情田园,通过描绘乡村春景,表达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热爱。 (二)词牌名与体裁特点 词牌名 “行香子” 行香子是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一般是七言、五言句式交错,押平声韵。 此词牌节奏明快,适合表现轻松、愉悦的情感,与秦观笔下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 体裁 属于宋词中的小令,篇幅较短,但意境完整,语言凝练。 (三)原文与释义 原文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释义 上片: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涨满了池塘。我迎着东风,带着豪兴漫步徜徉。小小的园子里,却收尽了春天的风光:桃花嫣红,李花洁白,菜花金黄。 下片:远处是一圈围墙,隐约可见几间茅舍。青色的酒旗在风中飞扬,飘扬在流水潺潺的小桥旁。我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边的山冈。正是黄莺在鸣叫,燕子在飞舞,蝴蝶在忙碌的时候。 (四)核心意象与意境 核心意象 自然景物:东风、桃花、李花、菜花、莺、燕、蝶,展现春日生机。 人文景物:村庄、陂塘、小园、围墙、茅堂、青旗、小桥,勾勒乡村生活场景。 意境特点 通过色彩鲜明(红、白、黄)、动静结合(花的静与莺燕蝶的动)的描写,营造出清新明丽、闲适欢快的田园意境,体现作者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热爱。 (五)艺术手法赏析 色彩映衬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以红、白、黄三种鲜明色彩并列,描绘出繁花似锦的春日景象,视觉冲击力强,凸显春天的绚烂。 动静结合 静景:树、村庄、水、围墙、茅堂,构成稳定的画面框架。 动景:东风、莺啼、燕舞、蝶忙,赋予画面生机与动感,动静相衬,使意境更鲜活。 白描手法 语言朴素自然,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远远围墙,隐隐茅堂”,不加修饰却精准勾勒出乡村轮廓,尽显清新淡远之美。 情景交融 作者 “倚东风、豪兴徜徉”“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的闲适举动,与春日美景融为一体,情感随景物自然流露,体现 “以乐景写乐情” 的特点。 (六)情感主旨 表面上,通过描绘春日乡村的美丽风光和自己的游赏之乐,展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深层来看,隐含着作者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七)经典名句赏析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以排比句式列举三种花的色彩,简洁明快,既写出春花的繁盛,又暗含作者对春光的满足与喜悦,是历代传诵的写景名句。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以 “啼”“舞”“忙” 三个动词,生动刻画莺、燕、蝶的动态,呼应上片的静态花景,共同构成春日生机盎然的全景图,充满生活气息。 (八)拓展延伸 与其他田园诗词对比: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同样描写乡村风光,但秦观词更侧重春日色彩与动态,风格更明快;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带隐逸的淡泊,秦观则更显游赏的 “豪兴”。 秦观词风的多样性:这首词突破了他一贯 “婉约凄迷” 的风格,展现出清新旷达的一面,体现了词人创作题材的丰富性。 二、拓展练习 一、(25-26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①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