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6625

二《荷塘月色》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11-29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170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
  • cover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脉脉(mò) 独处(chù) 袅娜(nuó) B. 煤屑(xiè) 参差(cī) 梵(fán)婀玲 C. 踱(duó)步 酣(hān)眠 蓊蓊(wěng)郁郁 D. 幽僻(pì) 倩(qiàn)影 妖童媛(yuán)女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没精打彩 斑驳陆离 树梢 惦记 B. 绿树成阴 和谐旋律 渺茫 嬉游 C. 脉脉流水 迁延顾步 敛裾 苍桑 D. 蓊蓊郁郁 妖童媛女 班驳 幽僻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 薄薄的青雾_____起在荷塘里。 ③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_____在荷叶上。 A. 泻 浮 画 B. 照 升 印 C. 洒 飘 贴 D. 流 腾 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荷塘月色》,使我感受到了朱自清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 B.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因为想起了荷塘的缘故。 C.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D. 我读过许多写荷花的诗,却没有一首能像《荷塘月色》这样打动我的心。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B.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拟人) D.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排比)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B.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C. 朱自清的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诗集《踪迹》、杂文集《标准与尺度》等。 D. 《荷塘月色》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7.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②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③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 ②③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③④ 8.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望:满眼) B.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到底:终究) C.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一例:一概,一律) D. 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妖童:妖里妖气的少年)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夜游荷塘的缘由,以“_____”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第二部分(第2-6段):细腻描绘_____和_____的美景,层次分明。 第三部分(第7-8段):由荷塘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抒发_____之情,最终回到现实。 2.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_____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在_____的社会背景下,既想超脱现实又无法真正解脱的_____心境,以及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课内阅读 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完成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 这段文字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荷塘的景色?请简要分析。 2. 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