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7172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 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97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格式,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出新颖的解读观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识别并评价其美学特点,进行文学短评写 作。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学作品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 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作文学评论。 教学难点: 区分文学短评和读后感,把握好“叙 ”与“议 ”的比重。 教学过程 一、情境任务: 为激发同学们的文学热情和批判性思维,校文学社将召开名为“古韵新声 ”的文学短评 交流会。请同学们从自己喜爱的古诗词中选取一首,撰写一篇文学短评,通过准确的表达, 以此展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 二、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初窥门径,了解文学短评 合作探究 高一二班张明和他的小组成员积极准备交流会,根据《念奴娇 · 赤壁怀古》创作的文学 短评,请大家对此做出评价。 文段一: 《念奴娇 ·赤壁怀古》由眼前景到思故人,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词分上下两阙,上阙从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起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侧重 抒情。开头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入笔,用“浪淘尽 ”把永远奔腾的江水与已经消失了的“千 古风流人物 ”联系起来。“故垒 ”两句,从泛写怀古转入具体内容,初点题旨。“江山如画 ” 两句,总结上阙,带起下阙。下阙,词人借描写和赞美周瑜及其功业,并引出自己壮志难酬 的感慨。“遥想公瑾当年 ”六句,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苏轼借对风流人物才 略、气度、功业的追念, 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委 婉地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的怨恨之情,全词婉约。 本段文字有些地方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例如:上阙侧重于写景而非侧重于抒情,词中的 确有抒发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感慨,但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 且,此词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体现了豪放的风格,而并非婉约。总之,本段文字对作品 做出了错误的评价。 文段二: 读《念奴娇 · 赤壁怀古》,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 着那熟悉的人物,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遥远年代…… “大江东去 ”,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 他,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 声。回想“乌台诗案 ”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阳亲友的依恋 ;东坡心,碎不能掇。 他只得唱“千古风流人物 ”,只能吟“三国周郎赤壁 ”。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 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时代容不下他;呵,浑浊的世道 也容不下他!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 人多情,岁月无情,浑世更无情。身在乱世,谁堪风流?江仍是长江,壁仍是赤壁,人 却不再风流 ;人生真是一场梦,匆匆来、匆匆去,谁又知人生几何 让这东坡,醉在似梦的人 生里。也让我,醉在这东坡赤壁吧! “我的思绪 ”主观色彩重,文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我的思绪 ”展开,写自己的感想 体会,主观感受的色彩较鲜明。属于“读后感 ”;而文学短评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 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 文段三: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 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 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