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窒(zhì)闷 颤(zhàn)抖 B. 袭(xí)击 渲(xuān)染 C. 噩(è)梦 徘徊(huái) D. 摇曳(yì) 憧(chōng)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寂莫 欣尉 B. 辨论 苍桑 C. 迷茫 慰藉 D. 慕然 澎湃 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常常感到_____,不知如何选择。 (2)山雾缭绕,让人眼前一片_____,辨不清方向。 A. 迷惘 迷茫 B. 迷茫 迷惘 C. 困惑 模糊 D. 模糊 困惑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B. 经过努力,他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C. 能否坚持锻炼,是健康的关键。 D. 我们要尽量避免不犯错误。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灯光在寒气中微微颤抖。 B. 夜是漆黑的一片,仿佛沉睡的大海。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 B. 《灯》是一篇散文,运用了象征手法。 C.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 D. 《灯》写于抗日战争初期,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B. 灯的微光,不仅给我,也给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 C. 我望着这些灯,灯山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颤抖。 D. 这里有山、有树、有灯光,真美啊! 8. 下列对“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需要物质生活,更需要精神追求。 B. 人不能只吃米,还要吃其他食物。 C. 米是生活的基础,但不是全部。 D.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以“灯”为线索,依次写了眼前灯、_____、联想灯,最后回到眼前灯,结构严谨。 2. 文中“灯光是不会灭的”象征_____,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3. 巴金通过描写灯光,抒发了对_____的向往,以及对人性温暖的赞美。 三、课内阅读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②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③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④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1. 第①段中“噩梦”“窒闷”暗示了什么? 2. 第②段中“沉睡的大海”比喻什么?有何作用? 3. 第③段中“扫淡”一词换成“照淡”是否合适?为什么? 4. 第④段中灯光的“颤抖”有何深意?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窗台上的小夜灯 ①合租的女孩有盏小夜灯,插在客厅窗台上,奶白色的,光弱得像颗星星。她说:“我怕黑,开着它睡得踏实。” ②我起初觉得多余———客厅有大灯,夜里起夜按开关就行。直到有次我加班到凌晨,钥匙插进锁孔时,看见那盏小夜灯亮着。推开门,光从客厅漫到玄关,刚好照亮换鞋的矮凳。女孩房间的门虚掩着,我猜她是特意为我留的。 ③后来我也养成了习惯:如果她晚归,我就把小夜灯拧亮些。有次她感冒发烧,夜里起来喝水,摸到客厅亮着灯,愣了愣,回头冲我房间轻声说:“谢啦。”那束光里,好像飘着点甜甜的暖。 ④上个月女孩搬走了,小夜灯留给了我。现在我依然每天晚上把它插在窗台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