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0090

3.2 探究乐音的特性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59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探究,乐音,特性,教案,教科,2024
  • cover
《探究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特色课。乐音的三个基 本特性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其影响因素是实施科学探究的重要部分。授课时, 借助自制器材引导学生探究以突出重点,依托学生的才艺展示来突破难点,将物 理知识融入探究活动中,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明确问题的前提下,已经能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通 过简单的操作与探究得出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是本节课理解 起来最困难的部分,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波形图、生活经验、音乐知识等多个 角度建构概念,形成物理观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 音调 频率 三、教学目标 响度 振幅 距离 音色 ( 形状 ) 材料 【物理观念】通过各种声现象了解乐音有三个特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 振动的频率有关,知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知道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归纳、推理,解释实验现象。通过采集声音形成的 波形图,提高获取信息、分析总结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因素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研究物理学 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乐音的三个特性,提高分析、交流、归纳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趣味,提升热爱自然、探 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对声音波形图的观察与辨析。 (二)教学难点 从各种声现象中区分乐音的三个特性。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请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中有几种乐器在演奏? 你是怎样区分的? 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作乐音。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因此探究乐音的 特性仍需从声源的振动情况去研究。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音调 活动 1 :比较橡皮筋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 预先提供器材,学生自行组装探究装置。 先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用耳朵听,哪根橡皮筋的 音调高?用眼睛看,哪根橡皮筋振动得快?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音调高低与橡皮筋振动快慢是怎样的关系? 活动 2 :比较刻度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 把刻度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压住刻度尺的一端,拨动另一端,用耳朵感受 音调的高低,用眼睛观察刻度尺的振动情况。 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同样的操作,再次感受音调的高低,观察刻度 尺的振动情况。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音调高低与刻度尺振动快慢是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器材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橡皮筋和刻度尺的振动情 况易于观察 。另外 ,以具体的事实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体现了“ 从生活走向 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课程理念。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快,频率高, 音调就高,声音听起来尖细;声源振动慢,频率低,音调就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引入下一个探究环节)声音是一种波,用示波器或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 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认识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活动 3 :观察声波的波形。 取两个不同的音叉,分别敲响音叉,采集声音,观察声波对应的图形。 请学生观察并对比波形图,说一说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对应的波形图有什么 区别。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提示观察波形的技巧。 通过观察、比较波形图,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比较密集, 即频率较高;低音调的声音波形比较稀疏,即频率较低。 设计意图:利用波形图将声音可视化,形象地把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间的关 系表现出来 。另外,这样的对比也增强了学生的识图 、辨图能力,有助于学生在 物理学习中比较思维的形成。 问题二:响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