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4461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案例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028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案例,中职,语文
  • cover
《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背景分析 关于整本书阅读,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早就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名著导读”是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整本书阅读已从最初一般性地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转到规定性的课程建设上来,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本书阅读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古人读书就是整本书阅读,《大学》《中庸》《左传》,一本本的读下来,是真正的整本书阅读。现代人要学很多科目,时间是限定的,文选式学习有好处,涉及面广,但缺点是阅读量不够,而没有阅读量,语文能力无论如何是提升不了。现在网络阅读兴起,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多了,完整的、深度的阅读少了,现在很多人很多时间都在看手机,心气浮躁,更是没有耐心阅读完整的书。 二、整本书阅读课型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概括整本书阅读有三个节点:阅读前、阅读中(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三个节点老师的阅读指导策略是不一样的。整本书的阅读有6种基本课型,阅读之前有2种,第一读物推荐课,第二读法指导课。阅读之后也有2种课型,读书展示课,读点探究课。阅读之中也有两种课型,读程推进课,读解交流课。因课时限制,教师采纳读物推荐课型,指导学生利用AI技术制定阅读计划,分解阅读任务。授课班级为24级计算机网络应用班,授课时间为2024年11月19日第五、六节。 三、案例分析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应用:了解作者路遥以及创作背景,梳理整本书人物关系、情节,品味文中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及感受人性光辉,透过人物探究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以人物鉴赏为中心,获得阅读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寻求适合高效的阅读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人性的光辉,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勇往直前。 (二)导入 通过希沃白板上传课件,播放网络链接———清华同学最爱借的书”、“学霸们的‘私藏’书单”、中国大学生爱读《平凡的世界》等网络调查报道引出要介绍的整本书阅读书目。明确:一直以来《平凡的世界》都是亿万青年喜欢阅读的书籍。 (三)作者、作品影响 1.关于作者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陕西文坛的“三驾马车”(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一。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1992年11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42岁。 2.作品影响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1983-1988年呕心沥血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于1986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首次出版。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四)AI技术撬动整本书阅读。 指导学生利用AI技术分解阅读任务。 1.梳理小说情节。 2.指导学生利用AI工具豆包的实时对话功能,将《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角色转化为智能体,融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指导学生利用AI工具完成阅读任务群。如:指导学生利用AI工具梳理小说人物关系,分别以孙、田、金三家为核心,绘制主要人物关系图谱做成思维导图。 3.利用AI工具归纳出《平凡的世界》中所使用的陕北民歌信天游,有助于理解陕北民歌在小说中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人物情感与精神主题的载体,深刻地影响了小说的艺术风格和主题表达。 四、课堂小结,布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