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 【区域认知】 1.借助地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 2.结合地图与资料,说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等生态问题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我国生态问题的区域差异。 【综合思维】 1.联系气候、地形要素,分析我国洪涝、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成因。 2.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两方面,探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形成机制,理解各要素相互作用。 【地理实践力】 1.学会查看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识别灾害预警标识,获取自然灾害相关信息。 2.开展本地自然灾害或生态问题的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现状,提出应对建议,撰写调查报告。 【人地协调观】 1.认识到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与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理解防灾减灾、生态保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 受某种天气的影响,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8至12℃。读此次天气过境时雨雪线推进示意图,完成1-2题。 1.20日夜晚,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黔、渝 B.赣、闽 C.皖、鄂 D.桂、粤 2.影响雨雪出现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季节变化 3.该灾害性气象可能是( ) A.台风 B.洪涝 C.沙尘暴 D.寒潮 读我国某地气象害成因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沙尘暴 B.春旱 C.寒潮 D.洪涝 5.该气象灾害最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6.为缓解该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我国建设的大型工程是( ) A.南水北调工程 B.抽取地下水工程 C.海水淡化工程 D.污水处理工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根据图文资料完成7-9题。 7.上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台风、寒潮、干旱、洪涝 8.海南省几乎不受甲类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 B.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C.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9.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天气出海捕鱼 B.发生泥石流,顺着山坡向下跑 C.沙尘暴天气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D.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发生泥石流时逃生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泥石流属于( ) A.海洋灾害 B.气象灾害 C.地质灾害 D.人为灾害 11.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路径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 D.站在原地大声呼救 12.防治泥石流和滑坡的主要措施有( ) ①将所有山地夷为平地 ②加强监测和预报 ③植树种草 ④建设加固工程及排水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新疆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非常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太阳能发电工程。新疆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已有20年历史,已成为热门投资据点。但光伏发电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因而保持电池板受光表面清洁尤为重要。下图示意新疆太阳辐射能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3-15题。 13.甲所在的广阔区域太阳能资源( ) A.最为丰富 B.最为贫乏 C.地区差异大 D.地区差异小 14.新疆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原因主要有( ) ①太阳能资源无季节变化 ②太阳能资源丰富 ③太阳能开发历史悠久 ④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