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虚词类、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郭橐驼的人物形象,学习对比、映衬和类比手法; 3.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映衬和类比的表现手法; 3.体会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意义。 三、知人论世 1.作者:柳宗元(773年— 819年),字子厚,唐代山西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后任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以明道”“文道并重”,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散文与韩愈齐名,著有《柳河东集》。 2.文学成就: 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永州八记》) 寓言故事《黔之驴》 散文《捕蛇者说》 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种树郭橐驼传》 3.“唐宋八大家” 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注意字音 ①橐(tuó) ②伺(sì) ③擎(zī) ④莳(shì) ⑤勖(xù) ⑥缫(sāo) ⑦豚(tún) ⑧饗(yōng) 梳理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1-2):介绍郭橐驼命名的由来和以种树为职业。 第二部分(3):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 第二部分(4-5):话题从种树转移到政事上。 五、内容赏析并分析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内容赏析 1.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概括形象特点、手法。 位卑。“不知始何名。” 形丑。“病偻,隆然伏行。” 性善。“甚善。名我固当。” 技高。“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明确:是一个擅长种树且技艺高超,乐观、豁达、自信的人。 2.职业上的高超技艺如何体现? “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正面叙述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侧面衬托 3.种树之道:分析郭橐驼和他植者,进行对比和映衬。 4.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后面两段呢? 明确:如果文章到此为止,给郭橐驼立传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文章突然从养树转到了“官理”,提出了一个“养人术”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密切的联系。 5.第四段从“养树”推理到“治民”,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作用是什么? 明确:类比。 养人之术:分析种树误区和理民误区,得出由此及彼、类比说理。 通过类比,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和说服力。 长人者:繁政扰民 他植者:勤虑害树 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名:名词作动词,称呼 业:名词意动,以……为职业 寿:形作动,活得长久 致:使动,使…充分发展 硕茂:使动,使…硕大茂盛 6.早/蕃(fán):使动,使…结果早/多 7.鸣/聚:使动,使…发出响声/聚集 8.理,非吾业也。 “……也”表判断 判断句 9.不知始何名。 名何一叫什么 倒装句 宾语前置 10.故不我若也。 若我———如我 倒装句 宾语前置 11.吾又何能为哉!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倒装句 宾语前置 1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以何———用什么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六、课堂小结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种树 他植者: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烦令扰民 治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文章运用了对比与类比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