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早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仲春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暮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晚春 韩愈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他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那年,韩愈四十九岁(终年57岁),官场上处于极不得志时期,这也是他自励自勉的诗作。 苏轼这样评价韩愈: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万紫千红竞相展示美丽芳菲。 杨花榆荚没有这种才华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处纷飞。 【诗歌大意】 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诗歌展现的画面。 各种花草树木好像知道春天快要离开了,都抓紧时间绽放出自己最美的风姿,万紫千红,争妍斗艳,妆点这大好春光。就连那朴素无华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示弱,随风飘舞,化作漫天飞雪。 感 知 内 容 诗歌当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晚春 感 知 内 容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理 解 情 感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结合你的理解说一说。 角度1 诗人不写暮春时百花凋零的景象,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角度2 “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林黛玉《葬花吟》)。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有“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理 解 情 感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结合你的理解说一说。 角度3:讽刺杨花榆荚,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不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年华! 角度4:讽刺花草树木,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 理 解 情 感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 ②赞美春天的蓬勃生机。 ③鼓励人们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思想感情。 诗歌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在得知春将归去时,各呈姿色,争芳斗艳的景象,表达诗人_____的情感,也蕴含着应_____之意。 拟人 惜春 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 【诗歌主旨】 1.韩愈的《晚春》一诗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2.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行列的是: 3.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两句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理解型默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