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963

《半截故事》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386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半截故事,课件,19张,ppt
  • cover
课件19张PPT。半截故事题目解说: “半截故事”,即故事的一半,文章以此为题,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目标导航: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复述周处的故事。(重点) 2、了解评论的写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难点) 3、学习周处知错就改、造福乡里的精神,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重点)文体常识:评论 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作者简介: 王鼎钧,曾用名方以直,山东临沂县人,1925年生,抗战末期弃学从军,1949年到台湾。51岁时移居美国,一直在纽约居住。20世纪70年代他的“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三本励志小品文),在台湾总发行量60万册。他淡泊名利,穷毕生之力于“写出全人类的问题”,风格多样,题材丰富。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台湾文学选刊》2004年弟8期《半截故事》一文。根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臣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其必死,劝他以母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死后被追封为平西将军。现在看来,周处最终成为忠臣孝子,显然流露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但在封建社会,这是做人的规范和评价人物的标准。幡然( ) 倏然( ) 彤云( ) 仕( )途 御( )史 覆( )没当头棒喝:原为佛教禅宗用语,这里指使人醒悟 的警告。孔武有力:威武而有力量。倏然:这里形容极快。幡然悔悟:形容很快悔改醒悟幡。 fān shù tóng shì yù fù重点字音及解释:阅读本文,小组讨论分析,本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分别讲了生么内容? 第一部分(1-5):叙述“前半截故事”的来龙去脉,引出下文对“后半截故事”的叙述。 第二部分(6-8):补充叙述后半截故事。 答:“是块材料”运用比喻的说法生动写出了周处值得肯定的一面;“只因”点明周处为患的原因,暗示周处其为人本质上是好的。问题一: 试分析文章首句中的“是块材料”和“只因”二词。 人们说改正错误总要一个过程,可《半截故事》中“周处经此当头棒喝,幡然醒悟”,你认为可信吗?该怎样理解。问题二: 答:周处其人孔武有力,为人热心豪气,只因缺少管教才成为三害之一,其自身却是不自知的。经过杀虎斩蛟的磨练,想必对生死,正邪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此时却从老者口中得知自己就是三害之一时,从“无知”到“自知”,导致了他心灵上的骤变,无法 忍受自己继续成为祸害, 所以他能幡然醒悟, 这个情节的设置是 可信的。 第8段中“至于覆没的五千步卒······何负于晋?”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这两句话综合运用排比和反问,突出了作者对司马彤残害忠良、滥杀无辜的愤慨,有强烈的谴责意味。问题三: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提“后半节故事”? 前半节故事弘扬改过自新的精神,对人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周处的“后半节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揭示了官场的黑暗、人性的丑恶,也就增加了这个故事的严肃性、深刻性(精英文化价值),不易被大众广泛理解和接受。问题四: 本文议论的矛头所指的是什么? 作者补充完周处的生平事迹之后,所引发的议论并没有局限在对周处人生的评论上,而是跳出了这个范围,直接指向两大方面:一是对于历史来说,他的矛头直指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二是对于现代来说,直指当下大众娱乐的媚俗,即一味追求商业利润,而不重视对历史文化及历史事件的深入探讨。问题五: 你是如何认识周处这一人物的? 周处开始为乡里一害,但后来幡然醒悟,浪子回头,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