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织》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关于蒲松龄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留仙,号东坡居士 B. 明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D. 与曹雪芹并称“蒲曹”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_____。 A. 逼似 B. 相似 C. 类似 D. 近似 3. 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促织”的一项是( ) A.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B.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C.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D. 成以其小,劣之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裘马过世家焉 B. 樯橹灰飞烟灭 C.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 下列对“成益愕,急逐趁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名更加惊讶,急忙追赶癞蛤蟆 B. 成名更加愤怒,急忙驱赶促织 C. 成名更加恐惧,急忙躲避官吏 D. 成名更加惊喜,急忙捕捉促织 6. 下列句子中,与“覆之以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师不必贤于弟子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 下列对“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拟人手法,赋予促织人的情感 B. 表现促织的勇猛与忠诚 C. 暗示成名命运的转折 D. 讽刺促织的虚荣 8.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 掩口胡卢而笑 B.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C.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D.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 9. 下列对“异史氏曰”部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 B. 强调天子言行对百姓的影响 C. 批判官吏的贪腐 D. 暗示故事结局的虚幻性 10. 下列对全词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颂促织的神奇力量 B. 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 C. 揭露封建统治的横征暴敛 D. 赞美底层百姓的智慧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填空 序幕:_____盛行,百姓遭殃。 发展:成名_____,被迫寻虫。 高潮:儿子误杀促织,_____。 结局:促织显异,成名_____。 2. 主旨理解 本文通过_____的遭遇,深刻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_____和官吏的暴虐,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3. 翻译句子 (1)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2)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三、课内阅读 阅读《促织》选段,完成1-5题。 选段: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居之以为利:_____ 庞然修伟:_____ 2. 下列对“掩口胡卢而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年因促织弱小而嘲笑成名 B. 少年因促织勇猛而得意 C. 少年因成名的贫穷而同情 D. 少年因成名的怯懦而不屑 3. 文中“少年固强之”表现了少年怎样的性格? 4. 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情节。 5. 选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四、课外阅读 阅读蒲松龄《山市》,完成1-4题。 山市(节选)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