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衣》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关于《秦风·无衣》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一首婉约词,以细腻的情感著称 B. 作者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诗人 C. 全诗三章,每章结构相同,层层递进 D. 主旨是批判战争的残酷和统治者的贪婪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_____! A. 同仇 B. 偕作 C. 同泽 D. 偕行 3. 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敌人”的一项是( ) A.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重章叠句手法的一项是( ) A.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B.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C.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5. 下列对“修我矛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理我的长矛和戟,准备战斗 B. 修饰我的兵器,展示军威 C. 打造新的武器,扩充军备 D. 丢弃旧兵器,更换新装备 6. 下列句子中,与“王于兴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B.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7. 下列对“与子偕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行动号召收束全诗,增强感染力 B. 体现战士们共赴国难的决心 C. 暗示战争的最终胜利 D. 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8. 下列句子中,“而”字表承接关系的一项是( ) A. 掩口胡卢而笑(《促织》) B.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C.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D. 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促织》) 9. 下列对“王于兴师”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代战争的背景,强调君王的权威 B. 表现士兵对战争的被动参与 C. 暗示战争的非正义性 D. 为后文“修我戈矛”提供动机 10. 下列对全词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颂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 B. 表现士兵间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精神 C. 批判战争的残酷和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D. 抒发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填空 第一章:以“_____”开篇,强调团结互助,引出备战行动。 第二章:从“同泽”到“_____”,体现共同行动的决心。 第三章:以“_____”收束,突出共赴战场的目标。 整体结构:_____,层层递进,强化情感表达。 2. 主旨理解 本文通过士兵间的对话,表达了战士们_____的精神,以及_____的爱国情怀。 3. 翻译句子 (1)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三、课内阅读 阅读《无衣》全诗,完成1-5题。 全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同裳:_____ 偕行:_____ 2. 下列对“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复使用“修我”,强调士兵们的勤劳 B. 武器种类不同,暗示战争的复杂性 C. 从手持兵器到全身武装,体现备战的逐步完善 D. 表现士兵们对武器的过度依赖 3. 文中“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的递进关系,主要体现了( ) A. 从思想统一到行动落实的过程 B. 从个人奋斗到集体作战的转变 C. 从恐惧逃避到勇敢面对的心理变化 D. 从武器准备到战略部署的升级 4. 用自己的话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 5. 分析“岂曰无衣”反复出现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 阅读《诗经·唐风·无衣》,完成1-4题。 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