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学》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关于《荀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由荀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 B. 强调“性恶论”,主张后天教化 C. 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文章善用比喻,逻辑严密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闻者彰。 A. 而 B. 则 C. 且 D. 然 3. 下列句子中,与“輮以为轮”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不拘于时 C. 具告以事 D.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4. 下列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 B. 每天 C. 日子 D. 白天 5. 下列句子中,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 下列对“君子生非异也”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出生时没有不同 B. 君子的本性并非不同 C. 君子的生命没有差异 D. 君子的资质并非不同 7. 下列对“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夸张手法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B. 以劣马比喻学习基础差的人 C. 通过对比突出骐骥的优越 D. 暗示成功需要天赋与努力结合 8. 下列对荀子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B. 强调“克己复礼”,恢复周礼 C. 提倡“兼爱非攻”,反对战争 D. 认为“人定胜天”,重视实践 二、文本探究 文章结构填空 1. 全文以“_____”为核心,层层递进展开论述。 2. 从“木直中绳”到“金就砺则利”,论证_____的作用。 3. 以“吾尝跂而望矣”引出_____的重要性,强调借助外物。 4. 结尾以“蟹六跪而二螯”对比“蚓无爪牙之利”,强调_____的关键。 主旨理解 本文通过_____的论证方法,系统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倡导_____的学习精神,体现了荀子唯物主义思想。 翻译句子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课内阅读 阅读《劝学》选段,完成1-5题。 选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跂:_____ 绝:_____ 2. 下列对“善假于物也”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于借助外部事物 B. 善良的人借助物品 C. 擅长利用物质享受 D. 友好地对待外物 3. 文中“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比喻,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4. 分析选段中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5. 结合选段,谈谈你对“君子生非异也”的理解。 四、课外阅读 阅读《荀子·不苟》(节选),完成1-4题。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1. 下列句子中,“之”字与“唯仁之为守”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代词)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标志) D.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2. 下列对“君子养心莫善于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方法 B. 君子培养心灵不要过于诚实 C. 君子养心的方法善于真诚 D. 君子养心没有善于真诚的 3. 比较《劝学》与选段的共同点,分析荀子思想的一致性。 4. 结合选段,谈谈你对“致诚则无它事矣”的现实启示。 B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C 2. A 3. D 4. B 5. A 6. D 7. B 8. D 二、文本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