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跨学科主题学习 认识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课时】 (2024人教版)八年级 上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了解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认识不同区域灌溉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理解古代人民根据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灌溉工程,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都江堰 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旱灾害频发。面对非旱即涝的挑战,我们的祖先不是消极承受,而是主动应对,修建了众多用于灌溉和排涝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紫鹊界梯田等。这些工程化害为利,保障农业生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水利灌溉 泄洪排涝 郑国渠 郑国渠位于陕西省泾河北岸,是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在关中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长达 300 余里。郑国渠建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它引泾水灌溉,增加了土壤肥力,使关中地区成为秦国的富庶之地,极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紫鹊界梯田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娄底市,这片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是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劳作的结晶。其规模宏大,面积达8万余亩,层层叠叠的梯田顺着山势蜿蜒伸展,如链似带,从海拔500米到1100米之间,坡度在25至40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气势磅礴,极具视觉震撼力。 本节课我们将参照以下流程,开展本主题的跨学科学习。 收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基本信息 展示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空间分布 分析“世界灌溉 工程遗产”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 认识古代灌溉 工程的价值 a populous country 任务一:收集“世界灌 溉工程遗产”基本信息 PART 01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项目,旨在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文化意义的灌溉工程。 1. 什么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具有诸多显著特点。从历史维度看,它们往往有着悠久的发展脉络,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科学技术方面,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蕴含着先进的水利技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仅是对古代灌溉工程的肯定,更对当今水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它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激励人们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新增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 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概况 截至2024年,我国已经有38项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认识 这些灌溉工程遗产,需要收集它们的名称、所在地区、修建时期等基本信息。 (1)查阅资料,列出我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灌溉工程名单。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询4—6个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相关资料,填入表1。 (3)汇总各小组完成的基本信息表。 中国最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38项) 序号 名 称 地 区 年 代 入选年份 1 东风堰 四川夹江 清代 2014 2 木兰陂(bēi) 福建莆田 北宋 3 通济堰 浙江丽水 东汉 4 紫鹊界梯田 湖南新化 先秦 5 桔槔井灌工程 浙江诸暨 清代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