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学科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六尺巷的事例分析,体会中华人文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认同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责任意识:通过社区活动的探究,明确将中华人文精神传承弘扬下去,这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做法教学难点: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一、自主学习 (一)学生课前演讲(二)、导入新课端午假期快到啦!你什么心情?你了解端午节吗?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人们以吃粽子、戴香包、挂艾草、赛龙舟等各种形式度过这一传统佳节。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广的是为了纪念屈原。播放《典籍里的中国》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问:为什么穿越千年,我们仍在粽香中纪念屈原?(三)预习反馈。1.我们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2.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组间交流 展示点评)三、巩固提高 议题一:家庭端午—如何“粽”享千年和谐之风知识关联: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家庭端午爷爷坚持包白米粽,妈妈想创新芝士粽。父母想回老家祭祀,孩子希望端午旅行。他们该怎么办?请你出出主意,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我家端午矛盾调解案》。(提示:粽子口味—如:包两种口味的粽子;或:家庭成员进行粽子口味投票,一起参与包粽子,选择自己喜爱的口味。假期规划:如:试着改变行程路线,在回乡途中途经旅行点进行游览。)①所谓“家和万事兴”,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你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提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之用,和为贵。”“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六尺巷的典故”....)②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提示:家庭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谐;人与人团结、和谐;加强制度建设,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营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知识总结】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要求: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议题二:校园端午—如何不负“粽”望勇担使命知识关联: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校园端午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同学们开展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科技宝粽”活动:用电脑AI技术设计图案、花样机缝纫编程来制作端午香囊。“变废为宝”活动:利用废旧物品作材料,进行端午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粽香飘进养老院”活动:精心制作祝福的图画送给老人们,和他们一起包粽子、画彩蛋等。 “学习出粽”活动:制定学习目标,践行每日计划,学习屈原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环保粽飘香”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环保元素,参与“端午安康 洁净长江”活动。端午大放“粽”活动: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问答,增强文化底蕴,传承传统文化。①校园端午中,同学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提示:“学习出粽”—勤学奋斗、充实自己;“科技宝粽”“变废为宝”—勇于创新创造;“环保粽飘香”—热心公益、爱护环境;“粽香飘进养老院”—关爱他人、孝老爱亲;端午大放“粽”—传承文化...)②推选校园里你的学习榜样,说说推荐理由。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