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6234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8086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
  • cover
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原核生物的FtsZ蛋白与真核细胞微管蛋白同源,MreB蛋白与真核细胞肌动蛋白同源。细菌分裂时,由FtsZ参与将母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有证据显示MreB蛋白在一些细菌中除了参与了调控染色体分配的机制,还调节细胞形态。杆状细菌编码MreB的基因突变后,细胞形状不再为杆状而呈圆球形。下列说法错误的 A.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存在特有的支持细胞器的细胞结构———细胞骨架。 B.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 FtsZ和MreB蛋白的发现说明原核生物同真核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骨架。 D.胞质中囊泡精准地被转运到各个细胞部位与细胞骨架有关。 2.如图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孔蛋白是线粒体外膜上的亲水性通道蛋白,可以协助丙酮酸顺浓度梯度自由通过。在H 的协助下,丙酮酸逆浓度梯度通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该过程不直接消耗 AT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外膜和内膜都是生物膜,其组成成分相似 B.丙酮酸通过外膜和内膜都需要膜蛋的的协助 C.丙酮酸通过内膜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D.在低氧环境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的速率会降低 3.“锁钥”学说认为,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两者结合后,底物可诱导酶在结合区形成与之互补的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可催化两种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四组实验的酶及底物用量相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 CTH、CU 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结果更加支持“诱导契合”学说 B.结构生物学上利用X射线晶体学、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可以开展该学说的验证性研究 C. S酶可催化CTH和CU,但催化CU的活性更高 D.若增加SCU+CU 组,结果曲线应与②完全重合 4.结合酶由催化中心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中心分子,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和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作用。某种酶经检测含有R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 + + + RNA组分 + + - + - 蛋白质组分 + - + - + 低浓度Mg + + + + - - 高浓度Mg + - - - + + 产物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酶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该酶的催化中心分子为RNA,因此在蛋白酶存在的条件下不会影响该酶的催化活性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5.催化光合作用中CO2固定由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完成。由名称可知,该酶还有加氧的功能,即可以氧化RuBP。同呼吸作用相似,该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并释放CO2,因为在光下进行,所以称为光呼吸。下列有关光呼吸错误的是 A.光合呼吸虽然氧化RuBP,但产生的CO2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因此实际上不消耗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 B. RuBP羧化作用和加氧作用是被Rubisco的圆一活性位点催化的,因此二者相互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C.在25℃时,羧化反应的速率是氧化反应速率的3~4倍,光合固定的碳约20%损失在光呼吸中,因此农业生产中可降低光呼吸以提高产量。 D. C4植物的暗反应过程在维管束鞘细胞中,氧分压低,Rubisco的加氧作用被抑制,所以几乎测不到光呼吸。 6.图1 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5/81.用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