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是茅盾、老舍、巴金,均为现代文学大家。 B. 焦裕禄在兰考仅工作了半年,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 C. 文章通过虚构情节塑造焦裕禄的光辉形象。 D. 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焦裕禄_____群众的疾苦,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②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_____兰考的未来,令人动容。 ③ 兰考的巨变_____着焦裕禄的心血和汗水。 A. 关心 思虑 凝聚 B. 关怀 思考 凝结 C. 关心 惦记 凝聚 D. 关怀 思索 凝结 3.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焦裕禄在治沙工作中好大喜功,带领群众取得了显著成效。 B. 面对困难,他自暴自弃,最终找到了治沙的有效方法。 C. 兰考人民众志成城,在焦裕禄的带领下战胜了“三害”。 D. 他的事迹平淡无奇,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焦裕禄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B. 通过治理风沙,兰考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C.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值得赞扬的。 D. 兰考的泡桐树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见证了兰考的变迁。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填空 全文以_____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 ① 第一部分(1-16段):焦裕禄_____,制定治沙策略; ② 第二部分(17-27段):兰考_____,他组织救灾; ③ 第三部分(28-36段):身患重病,他仍_____; ④ 第四部分(37-62段):临终之际,他_____。 2. 文章主旨填空 本文通过记叙焦裕禄_____的事迹,展现了他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文段一 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亮了一夜。第二天,他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1. 文中“电灯亮了一夜”暗示了焦裕禄_____的工作态度。 文段二 医生开出诊断书:“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赵文选哭着恳求医生:“俺兰考离不开他呀!”焦裕禄却对同志们说:“我死后,把我埋在沙堆上,看着你们治好沙丘。” 2. 这段文字通过_____和_____描写,表现了焦裕禄_____的精神。 3. 文中焦裕禄与群众的对话有何作用? 4. 分析“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四、课外阅读 兰考的“除碱书记”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12日) 焦裕禄到兰考的第一个冬天,就遇上了“三害”中最棘手的盐碱地。他带着技术员,拿着pH试纸,在冻得开裂的土地上蹲了整整半个月。老乡们说:“焦书记不像官,倒像个种地的把式,裤脚沾满泥,手上磨出血泡,却总笑着问‘这地咋能长出庄稼’。” 有一次,他在张庄村看到老贫农李大爷家的麦子被盐碱“烧”得枯黄,蹲在田埂上直叹气。焦裕禄拉着李大爷的手说:“大爷,咱一起想办法。盐碱地怕啥?咱挖沟排碱、压沙改土,不信种不出好庄稼!”当晚,他就带着干部们在村委会开了通宵会,画出了第一张“兰考盐碱地改造草图”。 开春后,他带头跳进没过膝盖的冰水,和群众一起挖排水沟。有人劝他:“书记,你身体不好,歇着吧!”他摆摆手:“群众在泥里泡着,我哪能站在岸上?”那年年末,张庄村的盐碱地竟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李大爷捧着麦穗,对着焦裕禄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1. 文中“裤脚沾满泥,手上磨出血泡”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焦裕禄怎样的特点? 2. 焦裕禄为什么说“群众在泥里泡着,我哪能站在岸上”?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3. 结合课文,说说焦裕禄改造盐碱地的事迹与“焦裕禄精神”的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