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的儿子(节选)》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对作者黄传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浙江苍南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 B. 作品《国家的儿子》获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 C. 曾参与中国核潜艇研制,与罗阳是同事 D. 著有《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托起明天的太阳》等报告文学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罗阳在歼-15研制中_____,面对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_____,最终实现了舰载机起降的历史性突破。 A. 殚精竭虑 攻坚克难 B. 呕心沥血 固步自封 C. 处心积虑 勇往直前 D. 鞠躬尽瘁 畏首畏尾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罗阳的事迹,使我们深刻理解了“航空报国”的内涵。 B. 辽宁舰上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保障了舰载机安全起降。 C. 他隐姓埋名三十年,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D. 我们要学习罗阳同志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 下列对“国家的儿子”这一称呼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主人公是国家领导人的亲属 B. 象征对国家忠诚奉献的精神品质 C. 指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 D. 强调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5.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罗阳在舰载机研制中恪尽职守,从未因个人原因耽误工作。 B. 面对技术难题,他迎难而上,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难关。 C. 他对待工作敷衍塞责,对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确认。 D. 同事们都说,罗阳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值得所有人学习。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的儿子》是一篇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线索记录罗阳生平 B. 报告文学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C. 黄传会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曾获鲁迅文学奖 D. 罗阳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阳在辽宁舰上连续工作七天,他说:“我必须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B. 歼-15舰载机的成功,离不开科研团队、试飞员、航母官兵的共同努力。 C. 黄传会的作品有《国家的儿子》《中国海军三部曲》《发现青年》等…… D.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家国情怀? 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舰载机如雄鹰般掠过辽宁舰甲板。 B. 罗阳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像流星一样闪耀。 C. 科研人员的汗水在实验室里结成了晶莹的冰花。 D.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全文以_____为时间线索,按_____顺序展开,从罗阳登上辽宁舰写起,到_____结束。 文中穿插了罗阳的求学经历、工作成就等背景资料,属于_____叙述手法。 2. 文章主旨: 通过记述罗阳在_____中的突出贡献,展现了他_____、的崇高精神,呼吁新时代青年学习他的_____与_____。 三、课内阅读 选段一: 罗阳登上辽宁舰后,立即投入工作。他主动找到设计人员,详细询问飞机的状态:“液压系统调试过几次?试飞数据是否稳定?”当得知某部件存在轻微故障时,他果断要求:“必须在试飞前彻底排除隐患!” 1. 选段中罗阳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2. “果断要求”体现了罗阳怎样的品质? 选段二: 2012年11月25日上午,罗阳在离舰登车时突发心脏病。送医途中,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同事说:“别管我……先把舰帽送给试飞员……他们才是功臣。” 3. 分析“别管我……先把舰帽送给试飞员”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4. 选段通过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塑造了罗阳_____的形象。 四、课外阅读(全文) 《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节选) 1955年9月17日,洛杉矶港口,“克利夫兰总统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