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基本信息: 单元名称: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科目名称:初中地理 课程类型:新授课 开发教师:_____ 课时:7课时 日期:_____ 对象:七年级 人数(班额):_____ 课程标准: (1)陆地和海洋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天气与气候 ●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 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陆分布的大势、海陆分布的特点是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基本因素,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和进一步学习地理的背景性知识。陆地是目前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而海洋则是人类未来的生存所系。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它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同时气候还是自然地理的基础之一,是影响人类活动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本章节的内容在教材和学生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都十分重要。 2.本章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学习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对地球的进一步了解,也是实际运用地图知识的基础性实践;它不仅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准备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气候是地理环境地区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气候影响着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等因素。本章不仅涉及自然地理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还包括对区域地理要素方法的学习,并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做好铺垫。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陆地与海洋》、《海陆变迁》、《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主题学习 探秘天气预报》。 本章共计划实施7个课时,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1课时;第二节 海陆变迁 1课时;第三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课时。第四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课时;第五节 世界的气候 2课时;主题学习:探秘天气预报1课时。 本章思维导图 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在知识面和理解能力上表现出较好的训练效果;学生对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高、参与意识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地训练和提升。要通过真实情境、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给出充足的图文资料和视频材料,加以化解难度。 资源分析: 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单元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各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根据板块运动主要方式及其影响,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